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大全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篇】

时间:2023-11-23 教案大全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篇】

教案反映出的课堂教学设计特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教学处理策略、教学活动过程(导入、讲授新课、练习反馈、小结等环节)的处理、教学媒体、形成性练习的设计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为了让您对于四年级下册语文课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作文库给大家分享了8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伟人因偶尔的愚钝而带来的这份幽默,体会女儿的天真、聪明、顽皮。

2.会写5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等。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共5个,可针对字的特点分类记忆。如“坦”“镜”“掉”“诉”都是左右结构的形声字;“递”可联系以前学过的“弟”字进行记忆;“诉”字是平舌音。要引导学生读准确,写时不要把最后一笔“点”丢掉。

2.朗读指导

朗读的基础是很好地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样才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情感。课文中有两处人物的语言,读好要以揣摩好人物的心理为前提。读爱因斯坦的话,要抓住“谢谢”这个词,加以引导,同时要读出十分感激的语气;读女儿的话,要活泼、轻松,以表现出女儿的调皮。

3.阅读教学

本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进丰富的课程资源,使教学更加开放。同时,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补充文中空白点,把短文读长,使故事更加具体生动。这一过程,易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学生会同文本进行更加深入的对话,故事所蕴含的幽默效果也会淋漓尽致地得以彰显。

4.活动提示

(1)“读一读,写一写”。这是对本课生字的复习、巩固。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这

些词语读熟,然后再练习书写,还可加强合作学习,同桌互考,以加深印象。

(2)“试着搜集小幽默或画幅幽默画”。这个练习旨在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培

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幽默感。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搜集、整理,教师可为其提供各种方法,并积极搭建平台。第二步交流展示,并进行评议。

第三步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幽默故事或幽默画。

5.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这篇课文篇幅不长,内容似乎不够充实,学生也会觉得没有什么可学。如何把短文讲长便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文的基础上,大胆想象,体会文字背后的潜台词,填充文字中的空白。例如,爱因斯坦的眼镜弄掉了,他会想些什么?当向小姑娘致谢时,他又会怎么想?听了爸爸的话,女儿会有怎样的表现?车上的其他乘客会说些什么?等等。这样,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地想象当时的情形,也易于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由此,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

相关资料

爱因斯坦,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1879年3月14日生于德国的乌尔姆,1955年4月18日卒于美国的普林斯顿。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毕业后即失业。在朋友的帮助下,才在瑞士联邦专利局找到工作。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1909年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大学教授,两年后任德国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柏林大学教授,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2年受希特勒迫害离开德国,1933年10月定居美国。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都有贡献,比如研究毛细现象、阐明布朗运动、建立狭义相对论并推广为广义相对论、提出光的量子概念,并以量子理论完满地解释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固体比热,发展了量子统计。并于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词语中一字多义的现象,了解其字义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懂得可以通过查字典理解字义,但要了解这个字的具体含义还应该把它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去,即联系上下文理解。

2.熟读积累“词语超市”中出现的词语,通过观察发现这些成语的共同特点,结合词义让学生对这些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有所体会。

3.通过反复阅读,学习为一段话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学习观察“屈、疯、献、略、施、殊”六个字,练习把字写得笔画正确、匀称美观。

5.通过阅读欣赏短文,引导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6.指导学生掌握写读书报告的一般格式,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写出自己读书的收获与感受,学会写读书报告。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

1.积累词语,懂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学写读书报告,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难点

学写读书报告。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图片、词语卡片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

1.激趣引入:汉字王国里的汉字,都是神奇的魔术师,它们都会变脸呢!有时表达这样的意思;有时又能表达另外的意思。让我们今天来认识几个这样的汉字魔术师吧!

2.出示成语:大功告成成人之美百炼成钢一事无成

3.读一读,猜一猜:这几个词语里带点的字“成”各是什么意思?

4.查词典找出“成”字的义条:a蓖瓿桑怀晒b背扇玞背晌;变为d背晒;成就……

5.联系整个词语,想一想各个词语中的“成”字应该选取哪一种解释。“成”字在各个成语中的意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大功告成:a成人之美:b百炼成钢:c一事无成:d

6.自学成语:瓜熟蒂落熟视无睹深思熟虑熟能生巧

查词典,了解“熟”字在不同词语中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和联系。

“熟”:a敝参锏墓实等完全长成;b保ㄊ澄铮┘尤鹊娇梢允秤玫某潭龋籧奔庸ぶ圃旎蚨土豆的;d币虺<或常用而知道得很清楚;e笔炝罚籪背潭壬睢

7.齐读这些词语,想想你还可以找出哪些像这样一字多义的例子。

二、词语超市。

1.过渡:认识了这些汉字魔术师,还积累了八个成语,收获真不少。词语超市里还为同学们精心准备了一些有趣的成语呢,到词语超市里去选你喜欢的好词语吧!

2.贴出词语卡片,自由读一读。

3.跟同桌的同学读一读,读准字音。

4.仔细观察,你能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吗?

指名认读词语,交流自己的发现:(每个词语里都含有人身体器官的名称)

目瞪口呆眼疾手快耳目一新鼻青脸肿

眉开眼笑肺腑之言沁人心脾左膀右臂

指手画脚咬牙切齿手足情深肝胆相照

想想这些词的意思,都和什么有关?(它们都和人的神态、动作、心理感受有关。)

5.谁能把所有的词语带回家?指名认读词语。试着用其中的一两个词语说句子。

6.我们还学过哪些像这样的词语?

(心惊肉跳、心惊胆战、震耳欲聋……)

三、加标点。

1.过渡:今天认识了这么多的词语朋友,真让人高兴!可是,标点符号怕同学们忘了它们,想来考考你,勇敢地接受它们的挑战吧!

2.自由读一读,想想这段话的意思。

3.试着自己加一加标点,再连起来读一读,想想这样加有什么理由。

4.讨论交流。

5.小结:在加标点的时候,先要明了这一段话的意思、语气、句子之间的联系。有的时候,你可以加这样的标点,也可以加那样的标点,只要你能说出合理的理由就可以。

四、写字板。

1.这里有块写字板,我们坐端正练一练吧。

2.课件出示要写的“屈、疯、塘、略、施、殊”六个字,指名认读。

3.仔细观察怎样把这几个字写好。请学生说一说“屈”“疯”两个字的笔画笔顺;说说写后面四个左右结构的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4.学生在书上的写字板里描红,然后将每个字书写两个。教师巡视指导。

5.评一评:将学生写好的具有代表性的字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目瞪口呆眼疾手快耳目一新鼻青脸肿

眉开眼笑肺腑之言沁人心脾左膀右臂

指手画脚咬牙切齿手足情深肝胆相照

2.选取其中的词语造句。 二、阅读欣赏。

1.过渡:同学们还记得读过的成语故事吗?有许多流传至今的成语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读一读。

2.查字典了解“破釜沉舟”的意思。(板书:破釜沉舟)

简要介绍这个成语典故。这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中国文学史上历时二千余年仍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故事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3.自由读一读短文。

4.指名读短文,集体正音:釜fǔ淮huái邯hán黥qínɡ凿záo

5.读了故事,你了解了这个成语典故的意思吗?

指名说,教师在此基础上小结:人们用“破釜沉舟”比喻有进无退的坚定决心。应该懂得不论是学习或工作都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不断进取,坚定不移地向目标冲刺,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哪些收获?积累了哪些词语?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词语并反复认读。如:破釜沉舟、心急如焚、筋疲力尽、忍饥受冻、决一死战、冲锋陷阵、心惊肉跳。

认识了项羽这个历史人物的守信、勇猛、果敢的一面。

7.找出反映人物特点的句子,好好读一读,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

8.拓展阅读:你还能举出生活中或你了解的故事中“破釜沉舟”的例子吗?你还读过哪些成语故事?

三、补充阅读。

请找到一些成语故事来读一读,在理解积累成语的过程中,从中感悟更多的道理,学习我国传统文化。

第三、四课时

一、引入“语文生活”。

1.谈话激趣。

有一种东西,它包罗万象,学识渊博,它不会说话,却教给我们许多知识,它不是老师,胜似老师,不是朋友,胜似朋友,我们来猜一猜,它是什么?是啊,它就是我们天天要读的“书”。

2.引入。

关于读书的名言很多,你知道哪些?高尔基说:“爱书吧!书是美丽的大花园,那里有你所需要的一切。”他还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学们读了哪些书?你能够把它们全部记住,讲给大家听吗?

3.俗话说:“再淡的笔墨也比最强的记性强。”同学们光凭自己一时的记忆,是记不住所有阅读过的书的,怎么办呢?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了好办法。写读书报告就是帮助我们积累、帮助我们记忆的好办法。(板书:写读书报告)

二、明确写读书报告的格式要求。

1.引导学生质疑:现在同学们对读书报告有什么要问的吗?

2.根据学生的疑问,一起讨论解疑。

(1)什么是读书报告?

在阅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按照一定的格式要求写出作品的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内容简介、读书心得感受,这样的报告叫“读书报告”,它应该比我们平常所称的读书笔记更完备,更详细,更规范,如果有了读书报告,对于以后查阅相关资料就更简便了。

(2)读书报告的内容有哪些?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读书报告的内容。

一般的读书报告要写出作品的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内容简介、读书收获及心得感受。

(3)写读书报告难度在哪里?

写读书报告要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要概括出读过的书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书时浏览一遍基本上便对这本书讲了什么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等到仔细读完全书后,就能明白主要内容是什么了,但要用自己的语言简洁、准确地写出来,还要靠我们平时多练习。

写读书感受时,比较容易流于空泛,我们要联系自己的实际来写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写出来的感受才有价值。

3.读书报告的格式。

请大家按照教材上提供的'格式,结合最近读的一本书试着填写一个读书报告。

三、学生填写读书报告,教师巡视。

四、交流指导。

1.指名读一读自己写的读书报告,其他学生评议。

2.老师根据学生的质疑,给以简单的点拨评价。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习作的修改意见。

3.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报告提出修改的建议,可以说说哪些地方自己觉得写得不够明白。

4.表扬鼓励写得通顺简洁、感受生动具体的同学和评得准、评得好的同学。

五、习作。

1.请大家结合同学们的修改意见,老师的评价,对自己的读书报告进行修改。

2.提示学生抄写的格式。写好习作的标题,注意打好标点符号,尽量杜绝错别字。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三

(一)(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二)(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1个生字;

2.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一)(二);

3.能用自身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陶冶爱美的情趣。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一起

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酷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身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测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同学小声自读并考虑: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第一首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身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身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昼。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⑤未解:不懂。⑦供:参与。⑧耕织:耕田织布。⑨傍:靠近。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同学试着解释全诗:

白昼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示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烘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同学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像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局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六、安排作业

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 培养同学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交流资料

互相交流查阅的有关唐代田园诗歌并与范成大的田园诗歌比较

(二)朗诵诗歌体会诗歌意境

指名朗读、分组朗读并进行指导。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诗描写晚春农村的自然景色。表示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这

首诗歌表示的乐趣在于自然景物。

(四)交流探究

1、诗歌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前两句写了晚春江南农村的景象。

2、怎知道晚春呢?

明确:典型的事物描绘。(金黄的梅子杏子肥菜花稀落雪白的麦花处处)

3、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

4、四句中写“蜻蜓虫夹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如何理解?

明确;以动写静。

5、诗歌的写法

明确:1 点面结合

2 动静结合

三、练习:

1、朗读诗歌 2、背诵并默写诗歌

四、小结:

1 诗歌的朗读 2 诗歌内容的理解 3 诗歌的写法

五、作业: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四

《云雀的心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该文用童话形式,以形象化语言描述了小云雀与妈妈的所见、所闻、所言。针对教材的特点,可以抓住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注重感悟

课文以对话形式来说明森林的重要作用,语言浅显易懂,不需作过多分析、讲解。因此,教学时就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依据语气提示读好课文,就可以很清楚地感悟到了。如在教学描写土地变沙漠这一环节时,可以让学生找出重点词语“黄沙漫天”、“乱砍滥伐”,依据提示语“埋怨”、“心疼”练读课文。在学生读书时,我使用多媒体出示黄沙漫天的场景,并配上巨大的风声,把学生带人沙漠狂风之中去感受。这样学生就很到位地读出了小云雀和妈妈的对话,悟到了“埋怨”、“心疼”,从而体会到森林的重要。

二、注重积累

课文中的第10和13自然段既说明了森林有水库和空调器的作用,同时也是很重要的自然常识,应该让学生积累下来。于是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读后试着把它们复述下来。在复述课文时,我相机板书“树冠、树干、树下、土壤”几个词语,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降低复述难度。同时这几个词清楚地表现了作者的记述顺序,在学生复述后,我就提示学生:“这些词语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明森林为什么是大水库的。以后的作文中,我们应该学会有顺序地描写事物。”这样的复述,既积累了妙词佳句、自然常识,同时也积累了写作方法,可谓一举三得。

三、注重迁移

在课文教学完成后,我安排了这样一项训练:学了这篇课文,如果你再见到有人在乱砍滥伐森林,你会怎样去劝说他们呢?听后,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同学说:“你们不能再砍伐森林了,要不然我们的土地都会变成沙漠,你们就会饿死。”有的同学说:“你们要是再乱砍森林,就会被洪水淹死。”还有的同学说:“森林是大水库,是空调器,它给我们人类带来这么多的好处,我们应该感谢它,保护它,不应该破坏它,砍伐它。”透过这些精彩的回答,可见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已经受到了很深刻的环保教育,水到渠成地完成了由书本知识到思想认识的迁移。

“感悟、积累、迁移”是语文教学的“三步曲”,只有依据此,我们才能真正地教好语文,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9——11个生字,认识7——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品读,体会陈述句、反问句在语气上的不同,加强朗读与理解能力的自我诊断与矫治。

4、有条理地叙说森林的环保作用,初步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认识森林实在太重要了。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二、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指导初读,整体感知。

(1)自渎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反馈正音。

(3)再读课文,想想带生字的词语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把课文读通读顺。

(4)依据课题质疑。

(5)浏览课文,找到云雀的心愿是什么,相机板书:森林实在太重要了。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云雀为什么说“森林实在太重要了”?自渎课文,看看课文从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2、交流讨论,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

3、抓住关键词语自学说明森林重要的前三部分,边读边体会。

4、检查自学效果:

(1)第1段:抓住“漫天飞舞”、“睁不开眼”、“贫瘠”体会乱砍滥伐造成的危害;指导读好埋怨的语气;练习用“森林实在太重要了!因为。的句式练习说话。

(2)第2段:“从像脱缰的野马”、“咆哮”、“冲垮”、“淹没”体会说明什么;从“大伞”、“挡住”、“吸收”、“渗进”、“储存”体会森林是一座大水库;出示反问句式,体会反问语气,指导朗读;仍用上一段的句式练习说话,领悟云雀***话。

(3)第3段:生自渎自说自悟,抓住“枝叶茂密”、“挡住”、“遮挡”、“不容易散失”等词语来体会。

5、再读全文,进一步体会森林的重要,读后有条理地说一说。

6、读后两个自然段,读出“森林实在太重要了”的感叹,读出“一定”、“让沙漠变成绿洲”的决心和期盼。

四、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在熟读的基上练习复述,鼓励使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3、结合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将对“森林实在太重要了”的体会写下来。

五、拓展延伸:

1、后将课文排练成课本剧。

2、选读有关科普文章,举行“环保我知道”主题会。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尝试收集,调动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课外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用较恰当的语言描叙自己的见闻、表达自己的情感。

3.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了解,激发学生关心、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课前播放音乐。

一、活动导入

师:同学们,随着美妙的音乐,我们进入了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对同学们提一个要求:请同学们在这节课上认真地听,大胆地说。

[点评:学生伴随音乐进入课堂学习,心情愉悦,气氛活跃。在课前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既为本堂课的教学作好了准备,长期对学生提出这样的短期目标,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大有帮助。]

二、整体回顾

师:上星期我们学完了第六单元,第六单元一共有几篇课文?大家回忆一下。(课件出示五篇课文的题目)《浪花》《大自然的语言》《要下雨了》《红领巾真好》《小狐狸卖空气》。

1.你最喜欢哪篇课文?把你最喜欢的部分大声地背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部分。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想不想对大自然有更多的了解呢?

那我们就一起走进大自然吧!(课件出示课题。)

[点评:语文综合性学习,尽管涉及自然、社会、生活等内容,但它的落脚点在语,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形成的能力,在实际运用中得到锻炼,课内学到的在课外得到延伸。此环节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过渡到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将学习内容与活动联系起来。]

三、走进大自然

(一)说说你所了解的大自然是什么样的

课件出示两扇大门,一扇大门上写着美丽的大自然,另一扇大门上写着神秘的大自然。

师:同学们,大自然既神奇,又美丽,你们是想先欣赏大自然的美丽,还是探索大自然的神奇呢?(学生用鼠标点开大门。)

[点评:课件设计两扇大门,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选择,完全将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欣赏大自然的美丽(课件出示大自然风景图)

1.看了这些美丽的图片请你说说大自然中什么最美?

2.面对美丽的大自然你最想说什么?

3.游览祖国秀丽的自然风景区。(课件出示祖国自然景区图,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点评:教师以教材为依托,拓展教学空间,开阔学生的眼界。运用课件收集的大量图片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美丽,口头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长期训练积累,学生的语言材料会越来越丰满。]

(三)探索大自然的神奇

播放录音:大自然的语言啊,

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总也看不懂

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师:大自然的神奇就在于它有自己的语言,它用独特的语言告诉我们许许多多。上星期老师布置大家回去收集大自然的语言,收集好了吗?

1.将你们组收集到的大自然的语言,用你们组喜欢的方式告诉大家。(学生分组讨论。有的组画画,有的组编儿歌,有的组写句子。)

2.分组汇报,组长代表本组展示收集的内容。教师点评。

[点评:此环节的设计通过小组搜集信息,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创造才华得以淋漓尽致的表现。]

四、保护环境大行动

面对如此美丽,如此神奇的大自然,我们应该怎么做?

请你学习《红领巾》一课,为这些地方写警示牌:(课件出示草坪、森林、花园、动物)

[点评:学生在课内学到的东西在生活实际中马上能用,获得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五、总结

美丽神奇的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是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只有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大自然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才能带给我们更舒适的环境。

【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搜集信息能力、互相合作能力等。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创造了一种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状态之中,用口头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查找资料,并用各种形式汇报查找的结果,在丰富多采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六

《包公审驴》原文

宋朝的时候,有一个穷人叫王五。他有一头驴,他用它运送干柴和木炭,挣钱养家糊口。这头驴是王五唯一的财产,因此,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由于他的悉心照料,无论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

一天,王五牵着驴驮了木炭到小市镇上,他把驴拴在市镇门口外的树上,自己背了一袋木炭去卖。等卖完木炭回来,他大吃一惊。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的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我的驴这么一会儿就病成这个样子了!王五惊慌失措,东奔西走,到处寻找,可是,自己的驴还是踪影全无。王五又气又恨,懊恼极了,他想了想,把这头瘦驴牵去告官,可是不知道被告该是谁,最后决定告这头瘦弱的驴。

包公来到公堂,开始审理案件。轮到王五时,他把瘦驴牵上公堂,道:“包大人在上,这畜牲不知来自何方,竟敢冒名顶替!”驴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

衙役们差点儿没笑出声来。站在“法官”旁边的那些人,以及站在下面大堂上的那些人当然不敢笑了。衙役们只好遵命,他们把这头瘦弱难看的驴被告关进了空荡荡的圈栏。与此同时,这个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了,人们都十分吃惊,这真是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到了第三天,又下令升堂了。这次,到庭听审的不只是几十号人,而是有好几百人了,他们个个都想来看看热闹。

三通鼓罢,包公升堂,他命令衙役们立即把驴牵来。这驴的嘴已陷下去了,脑袋耷拉着,看上去怪可怜的。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叫道:“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

“是!”衙役们齐声答道,纷纷拿起板子痛打驴子。

十下,二十下,三十下,足足打了四十下,打得驴子又蹦又跳,放声大叫。末了,包公下令道:

“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这头瘦驴三天没吃没喝,又挨了四十大板,受够了惊吓。于是飞奔出了公堂,跑得那个快啊,一下子就不见了。

包公随即命令一个差役和王五一起跟踪前去,看个究竟。

王五便和差役去了,跟他们一起去的还有许许多多的看热闹的人。他们走了整整十五里路,看到那头驴跑进了某田庄的一户人家,人们跟着走了进去。当然,他们在那里找到了王五被偷走的那头好驴,也捉住了小偷。

《包公审驴》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可以概括为:

“调换驴——告驴——审驴——找到驴”四个部分:王五借以养家糊口的、漂亮的驴被人在市镇上掉包;他无奈将驴告上法庭;包公利用驴能够认路的特点,通过巧妙“审”驴捉住了小偷。审驴的过程中,包公的巧用计谋、对于穷人的一视同仁,对于疑难案件的从容应对都让我们叹服。在其中,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已,是要不得的。这篇课文属记叙文,记叙顺序非常清晰,故事情节不复杂,易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大意,并能把握文章“审驴”这一重点部分。

二、学情分析

包青天,是我国艺术舞台上家喻户晓的一个人物形象,他黑脸如木炭,一身正气,孩子们在影视作品中对他有所知晓。本课基于孩子们对包公的这一点认识,通过神奇的“审驴”案使孩子们加深对包公的了解,并从中受到教育。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品评审驴中包公的智谋,体会其相关描写的妙处。

2、比较感受文中人物使用计谋的不同之处,编排课本剧。

3、通过“激趣质疑——细读课文——合作研究——自主解疑”的方式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深入理解。

4、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深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

四、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本课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课文本身的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故事不难,但是要深入体会和领悟包公的足智多谋,则需要学生从课文的细节描写去看去想。与此同时,“聪明应该用在正地方”,文中的小偷偷驴也使了一招“偷梁换柱”,这个计谋是否用得好用得对呢?故事中的是与非也需引导学生去加以辨别。因此,我明确了以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品评包公审驴中的足智多谋,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比较使用不同的`计谋所得到的不同结果。

五、教学环节

俗话说:“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语文课要姓“语”,要在互动的教学过程中突出语文的味道。在设计教学时,我重视的是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写结合。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较为简练,分为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因此,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围绕“为什么审驴?怎样审驴?结果怎么样?)”分组认真读课文,在充分的阅读中整体感知,并对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

第三环节:重点感悟,学生汇报

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对其中问题做以点拨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第四环节:读中感悟,领会含义,课件出示几个重点的句子。

重点读“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驴”被告的案子很奇,开始也犯难,但马上找到了解决办法。体会到包公很聪明。)

“不要给它吃,不要给他喝,把它严严实实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了解包公十分熟悉驴的本性,体会他胸有成竹,明确他的足智多谋来源于他渊博的知识。)

“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 “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就上哪。”(说明包公知道毛驴会逃回自己的家,心里很有把握抓到偷换毛驴的贼。)从这些句子中能体会到包公的遇事冷静、足智多谋。第五环节:夸奖包公,升华主题。

1、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

2、比较之后,学生肯定都想夸夸包公,所以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把想法写出来,读给同学和老师听,升华了人物形象,深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3.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4.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描写的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幸福欢乐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教学难点

1.理解句意: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文中五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者及鸟的天堂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展示大榕树的远景、近景图,鸟的天堂中众鸟纷飞的录像;出示有关练习题等。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

1.同学们,在我国南方生长着一种美丽的榕树,有些榕树上住着许多鸟儿。鸟儿们成天在树上飞呀,叫呀,生活得那么自由,那么欢乐,所以人们把这儿叫做鸟的天堂。(板书:鸟的天堂)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选择有价值的问题简要板书)

二、资料交流,解决问题。

1.针对以上问题,学生自由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

2.检查交流情况。

(1)能利用资料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如:鸟的天堂在哪儿?鸟的天堂里有些什么鸟?鸟的天堂是怎样形成的?……老师随机利用课件或展示台展示有关资料。

(2)不能解决的问题存疑,留待理解课文时解决。

三、检查预习情况。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请谈谈你进行了怎样的预习?

1.学生谈到生字新词的问题时,出示课件(或小黑板)检查字词认读情况。

不可计数逼近静寂留恋停泊一株缆绳颤动

应接不暇一簇纠正缝隙昨天灿烂桨错过

2.学生谈到读书时,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并请同学进行评议。

四、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自由读课文,思考:鸟的天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美丽、榕树大、鸟儿多等)

五、再读课文,理清内容。

巴金先生用他清新流畅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鸟的天堂那美丽神奇的景象。你们愿意再读读课文吗?

1.默读课文,看看你从课文中又了解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分别在书上做好标记。(给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

(1)填空练习:

课文写了作者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在,只看到了,没有看到,所以他认为;但当他第二天再经过时却看到了,他觉得。

(2)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小组内交流解决简单的问题,把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整理。)

3.全班交流:

解决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还不能解决的继续存疑,老师将与课文重点部分密切相关的、比较有价值的`问题,简要板书在黑板上。学生可能会出现如下问题:

1.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为什么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

2.昨天是我的眼睛欺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为什么说我的眼睛欺骗了我?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而第二个不加?

3.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为什么我对鸟的天堂有一点留恋?

5.“鸟的天堂”(或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

六、作业:写字。

提示:“株、桩”分别由“朱、庄”加木字旁组成,“纠、错、昨”与“叫、借、作”比较记忆,知道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左窄右宽。“浆”是上下结构,注意与“将”区别。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鸟的天堂》,了解了课文内容并给本节课留下了许多要解决的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追随巴金先生去鸟的天堂感受那里美丽和谐的景象。

二、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1.作者第一次来鸟的天堂,他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板书:大榕树)

2.指名读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的内容,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两个问题:

①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榕树?请找出有关语句。

②课文描写了大榕树的哪两个特点?

3.交流。

①读一读你找的句子,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榕树。

(板书:远、近)

②句子中的“逼近”可换作什么词?表示什么意思,哪一个词用得最好?

4.(课件展示)就是这样的一株大榕树,作者从远到近,又描写了大榕树的两个什么特点?(板书:大、美)

5.四人小组讨论,画下你找到的描写榕树“大”和“美”的句子,并读一读。

6.出示句子,感受榕树的“大”和“美”。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我看清了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1)自由读句子,从这句话里你读出了什么?(树大、根多、枝多)

(2)你能用另一个词代替句子中的“不可计数”吗?(“不计其数”)

(3)“卧”字说明了什么?想象:这个句子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能用你学过的词语赞美一下大榕树吗?

(4)读句子,体会榕树的大!

(师范读,生评价,指名读)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齐读句子。

(2)“堆”说明了什么?(茂盛)

(3)榕树什么时候的叶子是翠绿的?明亮的原因是什么?什么令它们发光?

“颤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颤动?请给它换个词,比较哪一个更合适?“新的生命在颤动”是什么意思?

(4)面对一株生命力如此旺盛的大榕树,作者不由得发出了什么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5)指导读句子。

(男生读,评价,女生读,范读,齐读)

7.在这两段里,作者抓住了大榕树的哪几个方面来写?(板书:枝、干、叶、根)

8.齐读这两个自然段,作者笔下的大榕树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宁静、悠远、美丽、幽雅)这种对事物静止状态的描写,我们称为静态描写。(板书:静态)

三、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

1.第一次来鸟的天堂,作者淋漓尽致地向我们展示了大榕树的静态美,第二次,他又看见了什么?

课件展示。小鸟出来了,鸟的天堂里出现什么壮观景象?

2.学生观看录像,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3.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这种热闹情景?(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4.为什么出现这种热闹的场景?是什么把小鸟给引出来了?找出句子,朗读体会。

5.从这段描写中,你又知道了什么?(鸟的种类多,大小、颜色不一,形态各异)

6.指导朗读第13自然段。(找出一对反义词:静寂——热闹)

7.这么多的鸟声,这么多的鸟影,作者有什么感觉?(理解“应接不暇”的意思。从哪儿看出作者“应接不暇”。你能用“应接不暇”说一句话吗?)

8.哪一只小鸟引起了巴金爷爷的注意?找出句子,读一读。小画眉为什么兴奋?它会唱些什么呢?

9.如果你就在鸟的天堂,看到这些,你当时的心情会怎样?带着这种心情读句子。(个别读,评价,齐读)

10.你觉得小鸟出现后的热闹场面,和大榕树的宁静幽雅有什么不同?这种对处于活动状态的事物的描写,我们称之为动态描写。(板书:动态)

11.作者终于看见这数不清的小鸟了,原来对于小鸟们来说,这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就是它们的——(天堂)啊!果然名不虚传。

四、再读课文,练写解说词。

1.从描写大榕树和众鸟纷飞的情景中选择一部分,有感情地朗读。

2.师: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通过对大榕树的静态描写和对众鸟纷飞的动态描写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无处不在的美。现在,“鸟的天堂”已经成了一处旅游观光胜地,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写一篇解说词,介绍那里的美丽景象。

3.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写解说词。

4.现场解说。

五、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第8、9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跟着巴金爷爷先后两次欣赏了鸟的天堂里一动一静的美丽景致,当他要离开这个美丽的地方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感受作者的留恋与赞美之情。

1.指名读最后一段,找出写巴金爷爷离开时心情的有关词句。

2.为什么作者对鸟的天堂有一点儿留恋?

3.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欺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为什么说我的眼睛欺骗了我?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而第二个不加?

4.除了留恋,从这句话你还能读出什么?(赞美)

5.指导用留恋、赞美之情朗读这一段。

三、总结全文。

1.课文写了作者先后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2.“鸟的天堂”其实就是指什么?(大榕树)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联系上下文找出原因。(①大榕树周围环境安宁,景色幽静。②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栖息。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保护。)

3.如果你生活在鸟的天堂,为使鸟的天堂更美丽,你会怎样做?

4.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

5.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6.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7.师总结:

树与鸟,鸟与水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多么生动活泼的画卷哪!这里不仅有树的奇美,有鸟的欢乐之美,更有人与自然、与动物的和谐之美,所以这里才是真正的天堂。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创造更多的人间天堂。

四、作业。

1.选词填空。

陆续继续连续

(1)我们()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

(2)我们学校()三年被评为“文明卫生单位”。

(3)同学们()走进了会场。

2.读读下面的词语,用“逼近、应接不暇”各写一句话。

不可计数逼近静寂留恋停泊一株

应接不暇一簇纠正缝隙昨天灿烂

3.课外找一找,读一读巴金先生的原文。

备课参考巴金简介

巴金,(1904-20xx),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代表作有小说《家》《春》《秋》、散文集《随想录》等。

关于榕树

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树冠大。叶子椭圆形或卵形,花黄色或淡红色。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多年生的榕树,树枝可长出黑色的根须直垂地下,当它扎入土中时,又成为树干。榕树的叶、根、树皮均可入药。

关于“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约500年树龄的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浓荫覆盖着天马河河心岛上约20多亩土地,独木成林。乘小艇从近处看,枯藤交错,犹如原始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

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鹤和灰麻鹤。白鹤在早晨飞出觅食,至傍晚归巢;而灰麻鹤正好相反,是晚上飞出觅食,天亮时归巢休息。它们每天早晚一进一出,盘旋飞舞,交互更替,很有规律,场面颇为壮观。

1933年,巴金到新会访友时,路过此处,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一说是《小鸟的天堂》),更使鸟的天堂美名传扬四海。现在大榕树已成了一处旅游胜地,它的南面50米处建有观鸟楼,可以观赏“鸟的天堂”、热带植物、农舍风光等。天马河中有游艇,可供游客观鸟和游玩。

巴金简介

巴金,(1904-20xx),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代表作有小说《家》《春》《秋》、散文集《随想录》等。

关于榕树

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树冠大。叶子椭圆形或卵形,花黄色或淡红色。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多年生的榕树,树枝可长出黑色的根须直垂地下,当它扎入土中时,又成为树干。榕树的叶、根、树皮均可入药。

关于“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约500年树龄的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浓荫覆盖着天马河河心岛上约20多亩土地,独木成林。乘小艇从近处看,枯藤交错,犹如原始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

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鹤和灰麻鹤。白鹤在早晨飞出觅食,至傍晚归巢;而灰麻鹤正好相反,是晚上飞出觅食,天亮时归巢休息。它们每天早晚一进一出,盘旋飞舞,交互更替,很有规律,场面颇为壮观。

1933年,巴金到新会访友时,路过此处,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一说是《小鸟的天堂》),更使鸟的天堂美名传扬四海。现在大榕树已成了一处旅游胜地,它的南面50米处建有观鸟楼,可以观赏“鸟的天堂”、热带植物、农舍风光等。天马河中有游艇,可供游客观鸟和游玩。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 篇八

一、说教材: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文中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能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形成运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价值观。

三、说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科学家的实验过程,正确读写12个生字。 难点是:弄清蝙蝠探路和飞机空间安全飞行的联系。

四、学法指导:

本课教学重点采用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用多种形式理解课文内容,并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试验与原理,鼓励学生大胆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五、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课题《蝙蝠和雷达》,简介“蝙蝠”和“雷达”后质疑:蝙蝠和雷达两者一为动物,一为电子设备,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

(意图: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

(二)初读课文,找到联系。

请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2、从文中找出能简要概括蝙蝠和雷达关系的句子。(引导学生找到文章第二自然段的语句回答: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初步理解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合作阅读,理解“试验”。

1、人们到底是怎么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呢?先来了解蝙蝠飞行的特点。(课件出示“阅读一”)

思考:蝙蝠飞行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从而做到平时用语准确。)

2、难道真是蝙蝠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所有物体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试验。哪几自然段写“试验”?做了几次试验?(指名回答)

3、让我们也来当回小科学家,随着课文与科学家一起去做试验好吗?学 生默读文章4——6自然段,然后教师出示课件,学生与教师一起做试验。(意图:这样设计,是想通过试验激起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4、出示表格,让学生根据先前的试验填表。

(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5、引导分析三次试验得出的结论,理解“配合”,体会用词准确。(出示“阅读二”)

(四)、自主阅读,训练语言。

1、现在你最想知道什么?(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引导学生自 主阅读第七自然段,读后教师播放蝙蝠飞行的动画引导学生得出蝙蝠飞行的原理。

2、这个秘密是科学家一下子研究出来的吗?从哪个句子知道的?引导学生体会“反复研究,终于”的意思。

(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懂得任何一项科学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只有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攀登的人,才能摘下科学王冠上一颗颗闪光的'宝珠,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3、 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是怎么工作的 呢?(出示“阅读三”)

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然后播放飞机飞行的动画,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雷 达工作的原理。

(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4、课件出示“比较”,让学生通过对比思考:雷达天线的作用就像蝙蝠的什么?荧光屏的作用呢?

5、我们班准备办个“小小科普展”,要招聘讲解员,你想应聘吗?先考一考:讲解蝙蝠探路的秘密和雷达的工作原理。小讲解员们准备准备吧!(指名讲,再评议。)

(意图:通过招聘讲解员这样新颖的形式,检测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1、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发明了( ),用它来( )。

2、我知道( )的发明是从( )身上得到启示的。

3、我觉得还可以从( )得到启示,来发明( ),用它来( )。

4、(结合本单元“综合性学习”)回家可以继续收集有关仿学生学的资料,或动手做工小实验,小发明。

考括坟籍,博采群议。上面的8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是由作文库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课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相关文章: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4篇】 2023-12-11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4篇 2023-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