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大全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优秀9篇)

时间:2023-12-11 教案大全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优秀9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作文库的小编为您带来的9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一

活动目标:

1、通过将花片进行分类、排列、记录,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2、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学具:

1、幼儿人手一份双面操作板和积塑(大、中、小各十个)。

2、记号笔人手一支。

3、同样长度即时贴两条。

教具:

1、示范用操作板两份。

2、小橘子、大苹果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出示花片引起幼儿兴趣。

师:看,这里有什么?(花片)

2、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花片,排列长短不一样。

(1)教师讲解操作要领。

师:请你们帮忙做件事,给这些花片分分家,排排队。

出示操作卡正面提问:

猜猜,第一条线上排什么?

第二、第三条线上呢?

师:排的时候要从红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它们站在线上。三排全排完了,不要收,把数字记在后面的格子里。

(2)幼儿操作,用花片在纸板上排队。

(3)幼儿讲述排列结果,并讨论“为什么都是十个,队伍却不一样长呢?”

(因为小花片小,所以排得最短;因为大花片大,所以排得最长;因为中花片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

(4)小结:相同数量的花片,花片越小排列越短;花片越大排列越长。

3、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花片,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 观察纸板另一面,提问:

看看纸板上的三条线怎么样?(一样长)

如果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想想,用的花片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一样;不一样)

(2) 交代探索要求,幼儿操作,寻求答案。

师:请你们用不同的花片分别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列,看看它们的数量到底会不会一样多呢?

(3) 幼儿讲述操作结果。

(不一样多,小花片用的最多,大花片用的最少。)

(4)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小花片用的最多,大花片用的最少?

(5)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小花片用的数量多,大花片用的数量少。

4、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 出示橘子和苹果提问:

如果用相同数量橘子和苹果排队,谁的队伍长?谁的队伍短?为什么?

(橘子小,排的队伍长;苹果大,排的队伍短。)

让它们排一样长的队伍,橘子和苹果谁用的多?为什么?

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大的苹果用的数量少,小的橘子用的数量多。

(2)师幼游戏“走钢丝”。

老师和一幼儿走“钢丝”,全体幼儿分成两组分别为老师和幼儿点数步子。

师:“从起点线处脚跟对脚尖走到终点线,大家帮着数数用了几步?”

讨论:为什么老师用的步子少,小朋友用的多呢?

小结:走一样长的“钢丝”,老师脚大,用的步子少,小朋友脚小,用的步子多。

师:让我们把今天的许多新发现、学会的新本领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吧!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二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加减,能根据花朵颜色的不同列出加、减法算式并进行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进一步巩固对加、减法算式及其含义的理解。

3、爱动脑筋,能积极参与加减运算活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有看图列组成式的经验,学习过6以内各数的加减和7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图片一张(上面画7只猴子,其中1只小猴,6只大猴;2只猴子在树上,5只猴子在草地上;3只猴子在吃香蕉,4只在吃苹果。)

——学具:《幼儿用书》(P11、12、13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看猴子去。

——教师:还记得《7只小猴去旅行》的故事吗?小猴们旅行回来了,我们去看看它们吧。

——教师(出示图片):小猴在哪里?它们都在干什么?

——请幼儿说一说每个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们正在做什么?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

——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

——引导幼儿列加法或减法算式,并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如:1+6=7

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来是7只猴子。

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继续引发幼儿的思考:你还能列出和刚才不一样的算式吗?

2、幼儿操作活动。

——看图按特征标记列算式。

请幼儿观察画面上的实物有多少?它们的颜色和其它特征是怎样的?然后,列出7的第一组加法或减法算式。

——观察连续的三幅图,讲述图片的含义,列出加减算式。

——带领幼儿分别打开《幼儿用书》第12、13页,引导幼儿练习7的第二组、第三组加减运算。

(也可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活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日常或区域中进行。)

3、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看特征列算式”的活动,鼓励幼儿说出每道算式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三

大班数学:

倒计时

活动目标:

1、运用倒着数的方法计算时间,了解“倒计时”的含义。

2、在寻找节日的过程中,体验“倒计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活动准备:

1、倒计时PPT。

2、幼儿每人一张自制的20xx年6月的月历、铅笔。

活动过程:

环节一:说说:倒计时(感知信号灯上的。“倒计时”,了解“倒计时”的含义。)

1、看看说说:倒计时

插1:PPT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绿灯上的数字告诉我们什么?

归纳:交通指示灯上的数字是从大到小倒着计时间的。

插2:PPT提问:这张图片上绿灯显示的数字是几?说明了什么?

情景:弟弟拉着妈妈的手要过马路,妈妈说:“你看绿灯显示的数字只剩3秒了,马上就要变红灯了,我们还是等下一个绿灯吧,这样过马路比较安全。”

插3:PPT提问:这张图片显示是几秒?

情景:奶奶送妹妹上幼儿园,走到十字路口看到绿灯闪了就对妹妹说:“我们还是等一等吧!”妹妹说:“奶奶来得及的,从18秒钟到红灯还有好长一段时间呢。”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四

设计意图:

一次泥工活动,有的幼儿选的是没用过的圆柱体的新橡皮泥,有的幼儿用的是用过的被团成球体的橡皮泥。很快孩子们之间就发生了争执,有的说圆柱体的橡皮泥大,有的说球体的大。争执无果,孩子求助于我。最后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孩子们把橡皮泥都团成了球体并进行了比较,发现原来大家的橡皮泥是一样大的。虽然解决了争执,但由此我意识到,幼儿由于年龄小,逻辑思维能力差,对体积守恒的概念认识不够,因而在实际生活中会出现许多认识上的错误,所以我设计并组织了该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生活中的物体体积的大小不会因位置、方向或形态的变化而变化。

2.尝试用体积守恒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发展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座位摆成半圆形。

2.在科学活动区摆放积木、橡皮泥、泥工板、泥工工具、水果、水果刀等以备操作。

3.大苹果、香蕉各一个,水果刀一把。

4.图片、笔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一、老师与幼儿一起玩游戏“变变变”。

在指定范围内大家边走边拍手说儿歌“我变我变,我变变变。”当念到最后一个“变”字时,幼儿根据想象做任意动作并保持不变。如小兔、小狗等动物,大山、小花等自然物体,看书、做操等动态姿势等。老师拍手,幼儿恢复立正姿势,重复游戏。

二、每一遍游戏后请幼儿说说自己模仿的是什么

并提问幼儿:虽然大家变成了大山、小兔子、房子……但还原后你觉得自己有变化吗?有没有长高、变矮?有没有变胖、变瘦?你有没有多个小脚丫?有没有少个小耳朵呢?(每次提问孩子们都会边哈哈大笑边说“没有”,还用动作证实)

小结:原来不管我们做什么样的动作还原后都和原来一样,没有变化。

三、再次和幼儿玩游戏“变变变”,一起变成小猫轻轻走回自己的座位。

四、讲故事《苹果变多了》(故事附后)。

教师边讲故事边操作演示切苹果。讲完后根据故事提问:小熊的'苹果真的变多了吗?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把切开的苹果多次合起来再分开,以帮助幼儿判断分析。

师幼一起讨论、小结:虽然苹果被切成了四块,但合起来后还是原来那个苹果,没有变多,也没有变少。

五、游戏“变了吗”。

1.先从正面观察教室里钢琴、电视机、桌椅等,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最后回到正面,看看他们有无变化。

2.教师用五块大型积木先后搭建成房子、小桥、小汽车等,请幼儿判断积木虽然搭成了不同的造型,但积木的数量、大小、多少有无变化。

3.幼儿任意玩橡皮泥,塑好一个造型后就还原,看橡皮泥是否有变化,有没有多或少。

六、幼儿看图玩游戏(图示附后)。

1.找相同。看看三排美味食物中,哪两个食物一样大,在一样大的后面打√。下面有五块积木,看看哪两座房子是用这五块积木搭成的,把他们圈起来。

2.数方块。下面是用许多同样大小的积木搭成的造型,看看哪两组用的积木一样多,把积木数量相同的造型连起来。

七、做完图片游戏的幼儿到活动区游戏:玩橡皮泥、搭积木、切水果。在动手操作中巩固对“体积守恒”的认识。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在家帮爸爸妈妈分蛋糕、水果等,感知体积守恒。

2.请家长引导幼儿在家里、户外从不同角度观察家具、建筑、花草树木等,感知体积守恒。

活动反思:

1.本活动的组织来源于幼儿生活,解决的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实际需要。

2.活动自始至终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进行的,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性,体现了“玩中学”的教育教学理念。

3.活动中教师不是单纯的教授,而是以启发引导为主,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思考,寻求答案,使幼儿主动而非被动地参与活动。

4.活动注重幼儿的动手操作,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思考,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达到活动目的。

附1:故事:苹果变多了

小熊拿着一个红苹果和一个大香蕉,高高兴兴去找好朋友小鹿。路上遇到了馋嘴的狐狸,狐狸想把小熊的大香蕉骗来吃,他眼珠子一转想出一个坏主意。

狐狸对小熊说:“我能把你的苹果变得更多!你信不信?”

小熊说:“你也不是魔术师,怎么变?”

“如果我能把你的苹果变多,你就把香蕉送给我,怎么样?”狐狸说。

小熊点点头答应了。

只见狐狸从口袋里拿出一把水果刀,把苹果一切两半,问小熊:“你看现在有多少苹果?”

“两块。”小熊答道。

他又把两块苹果各切了一刀,问道:“现在是几块了?”

小熊说:“现在有四块了。”

“原来是一个,现在是四个。我是不是把你的苹果变多了?”狐狸又问道。

“真的变多了。”小熊开心地说。

“那你是不是应该把香蕉送给我呀?”

“好吧!”狐狸拿着小熊的大香蕉得意地走了。

小熊来到小鹿家,把发生的事讲了一遍,小鹿说:“小熊,你上当了! ”

“我怎么会上当呢?明明多了嘛!”小熊不解地挠着头说。

小朋友,你们说小熊的苹果变多了吗?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比较6、7两数的关系,知道7比6多1,6比7少1。

活动准备

1、课件--乐趣卡:[1-66]按照线写数字, [1-67]按照线写数字

2、蝴蝶、小兔卡片若干,数字6、7卡片若干,红、蓝两色圆片若干。

教学具图片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拍手游戏:小朋友拍手的次数要比老师的多1下,老师拍4下,小朋友就拍5下。

二、展开

1、引导幼儿利用蝴蝶与小兔的图卡比较6、7两数的关系。

(1)图卡上的蝴蝶与小兔玩捉迷藏,有几只蝴蝶?几只小兔?

(蝴蝶6只,小兔7只)

(2) 6只蝴蝶用数字几来表示?7只小兔用数字几来表示?

(幼儿分别回答数字6、7后拿出数字摆在实物后面)

2、知道7比6多1,6比7少1。

(1)蝴蝶多还是小兔多?小兔比蝴蝶多几只?蝴蝶比小兔少几只?

(2)7比6多几?6比7少几?

(请幼儿完整回答)

(3)怎样才能让蝴蝶和小兔一样多?

3、掌握相邻两数之间的转换关系。

(1)知道“添上”(加上)一只蝴蝶,变成一样多。

(2)知道“拿走”(减去)一只小兔,变成一样多。

4、教师引导幼儿用拍手问答的方式说“数字问答歌”,

复习巩固6、7两数的关系。

三、结束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玩游戏:我来说,你来做

请幼儿两人一组,一名幼儿分别拿出6个红色圆片、7个蓝色圆片,请另一名幼儿将红色圆片和蓝色圆片变成一样多,可交换进行。

(活动自然结束)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六

设计思路:

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是大班幼儿学习的内容,根据传统的教学方法既枯燥又没有真正的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纲要》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教育的新目标和教育价值,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在生活和和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因此,我通过创设2元超市的情境,让幼儿在富有生活气息的超市中感知理解单双数的概念,在操作中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相互之间以及幼儿与材料之间,不断地进行着交流、对话,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事物的数量关系,帮助他们整理、归纳所获得的单双数学习经验。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2元超市场景、1——10的代用券,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幼儿分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瞧!我们已经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购物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数一数,你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

2、幼儿进行购物游戏,提醒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三、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

1、讨论: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多吗?

2、回收代用券:还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边,都用完的送到另一边。

3、集体检验,解决问题:“1”该送哪边?

4、教师小结:

①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2、4、6、8、10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②10以内有5个单数,也有5个双数。

③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寻找身边的单双数

2、分组操作

准备4组操作材料,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

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

分一分:在许多点卡和图卡中区分出单双数。

转一转: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时记录下指针所指的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扔一扔:扔骰子,记录下单双数并写出它的两个相邻数。

3、集体游戏

抱一抱:单数——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五、收拾物品,结束活动。

大班计算活动:比较轻重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七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杯子的形状分类,目测比较同一形状容器内水的体积。

2、善于观察客观事物和现象,提高观察的准确性。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6个杯子、3个量杯。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引发幼儿产生比较的兴趣。

师:今天是小明妈妈的生日,家里来了几个客人,客人分成两桌坐下,妈妈给每人倒了一杯水,(教师揭开遮挡杯子的布)小明发现左边桌子上有3杯水,3只杯子是不一样粗细,右边也有3只杯子,这3只杯子的水也不一样,究竟那杯水多,那杯水少?小明特别特别的想知道,小朋友,让我们一起帮小明猜猜看,到底哪杯水多,哪杯水少?(引导幼儿自由猜测)

二、尝试根据杯子的形状分类,目测比较同一形状容器内水的体积。

1、引导幼儿观察,提出疑问。

(1)、你们是怎么比的呢?

(2)、我们来看看究竟谁说得对。

2、教师演示引导幼儿了解比较的方法。

(1)、将左边3只杯子装满水,引导幼儿了解不同的杯子是很难直接判断出来的。

(2)、师:这3杯水哪一个装得多,哪一个装得少?(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3)、拿出测量水杯,引导幼儿观察水面到达的不同刻度,进行比较。

(4)、师:现在可以说一说,那杯水多?"(教师将三个量杯放在一起,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水面高的那个水多)。我们只用眼睛看是,是不能准确地比较出多少的,得用测量工具来测量。

3、引导幼儿迁移经验,对右边桌子上的水进行比较。

(1)、师:大家来看看右边这3只杯子,这3只杯子是一样大,但3只杯子的水不一样多,哪一杯多?哪杯少?(引导幼儿先比较杯子的大小,再得出同种类的杯子中的水面高的就表示水多的结论。)

(2)、师:相同形状的杯子怎么目测比较多少(引导幼儿说出水面高看起来满的就是多。)

4、小结:这节课,大家都知道怎样比较哪杯水多,那杯水少了吗?小明家的客人都渴了,我们一起请客人喝水。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了新课《请喝水》。

在家里尝试找不同形状的杯子和相同的杯子测量哪杯水多。

教学反思

1、活动的开始我先从幼儿身边的事谈起,通过启发式提问,层层递进,引发幼儿思考“假如没有水,动物、植物、大自然、人类生活发生什么变化”。为了拓展幼儿的视野我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图片,让幼儿通过自由观察、和同伴交流,进一步感受到水的作用。

2、课件中,整个自然界从有水到没有水的强烈变化,不仅增进了幼儿对水的作用的了解,而且使大部份幼儿都发自内心地感到水的重要性。

3、不足之处在于:在讨论互动环节风有些匆忙,应该多给幼儿说的机会和时间而且还可以拓展到保护水资源同治要单纯地停留在节约用水的方法上。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八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一定特征给物体多次分类并统计、记录。

2.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分类的方法和结果。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两种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树叶模切卡片每人一套,分类记录卡。

2.音乐《找朋友》。

3.幼儿学习资源3第20页。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讨论确定分类标准。

幼儿操作模切卡片,将树叶抠下,仔细观察,讨论这些树叶的大小、颜色、形状有什么不同,如果把这些树叶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清幼儿给树叶分类,并记录分类结果。

3.汇报交流,分享成果。

(1)请2~3名幼儿给大家讲讲是怎么分类的,分的结果如何。鼓励幼儿大胆连贯讲述,并进行集体验证。

(2)引导幼儿知道同样的树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4.请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3第20页,分类并记录,相互交流分类的方法及结果。

5.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1)玩法:幼儿站成一圈,请出6位幼儿站到圈里找朋友。《找朋友》音乐开始,幼儿随音乐节奏拍手,找朋友的幼儿边拍手边找和自己有相同特征的幼儿手拉手成为好朋友,音乐结束时请幼儿说一说找到的好朋友是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游戏可进行3次,教师提醒幼儿按衣着、性别、头发等特征来找好朋友。

活动延伸

1.关注生活中的分类现象,如家庭中橱柜的物品、超市中各种物品的摆放等

2.活动结束时,请幼儿分类收整玩具和材料。

活动反思

设计本课时,我以主题内一个故事的内容激趣引入,幼儿兴致很高,在探讨分类的方法时,幼儿纷纷发言,在指名板演时欲欲跃试。在操作过程中,幼儿能通过协商的方法按某一特征把树叶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结束时,设计送树叶回家这个游戏,既进一步强化了分类,又使幼儿认识“叶落归根”的`自然规律了,增长知识。整堂课,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学习,掌握了分类的方法,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了合作交流,享受了成功的乐趣。本课存在的不足是,对幼儿自主探索的重视不够,如果一开始直接去捡树叶回来就让他们试一试分类,效果是否会更好呢?

小百科:树叶是树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叶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质感。叶子可以聚成一簇,也可以遍地散落。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九

活动目标:

1、学习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原地跳投的投篮方法,提高投篮的准确性与命中率,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2、培养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团结合作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3、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4、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活动准备:

1、小篮球人手1个。

2、高低不同的篮球架。

3、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教师与幼儿一起拿着小篮球进场。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与小篮球一起做热身运动。

二、学习原地双手胸前投篮的方法。

教师示范讲解:双手持球置于胸前,两脚自然开立,两膝微曲,手指自然张开成球状,两个大拇指相对成“八”字形,用力握球,手心自然空出。投篮时,下肢蹬地发力,双臂向前方伸出,把球投向篮筐。

幼儿徒手做原地投篮动作的模仿练习,体会全身的协调配合。

幼儿两两结伴,两人面对面站好,间距1。5~2米,持球做用投篮方法进行传有弧度球的练习。

指导重点:投球动作要连贯,两人投篮可逐渐拉长距离,体会改变距离后投篮时蹬腿、伸臂、出球的'全身协调用力。

三、学习原地跳投的方法。

教师示范原地跳投动作:准备动作与原地双手胸前投篮相同,但在投篮时,两脚迅速蹬地起跳,同时两臂上振,举球跳投到篮筐。

幼儿徒手模仿练习。

幼儿结伴站好,两人相距1。5~2米,持球做原地跳投动作。

指导重点:指导幼儿学习垂直向上起跳,投篮时双脚同时蹬地起跳。两人变换投篮的距离,由近及远,体会根据不同距离应使用不同力量。

四、投篮游戏。

指导幼儿把篮球投进高低不一的篮筐里(距篮筐1。5~2米)。

指导幼儿把篮球投进摆成一排的轮胎里。

指导幼儿把篮球投进呼啦圈里。

指导重点:用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和原地双手跳投的投篮方法进行投篮游戏,提醒幼儿投篮距离可由近到远。

五、游戏“抢球”。

教师介绍玩法:集体在固定的场地上进行传球游戏,教师把球传给一个幼儿,幼儿想办法去抢球,这名幼儿应尽量不让同伴抢到自己的球。持球的幼儿可以运球跑,也可以把球传给其他人。

规则:教师与幼儿的球要连续拍,保护好自己的球,适时把球传给同伴。

师幼游戏。

六、结束活动。

教师与幼儿一超收拾场地,放好篮球,散步回活动室。

活动延伸:

1、请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提高自己投篮的准确性。

2、请幼儿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找有关篮球的知识,并讲给大家听。

3、请幼儿用绘画的形式描绘自己投篮的样子。

教学反思:

体育教学和其他科目的教学很不一样,其他学科要精讲精练,我们体育课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讲解简练,示范要准确,学生一定要多练。结合篮球项目的教学特点,采用了讲解示范、分组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游戏竞赛等多种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尽可能的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在练习和学习中逐渐体会每个技术动作的要领。严格遵循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体育教学原则,使学生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理念,在教学结构上,设计了以学习单手肩上投篮技术为主线,游戏竞赛为副线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练习得兴趣。教师一定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你的魅力,吸引学生的目光,展现你的特长,让学生欣赏你,从而全身心的主动融入课的练习的全过程。将“一导双主体”的思想始终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贯穿在每一个教学内容,每一个教育环节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能学生和老师能互相配合,团结协作,愉快的完成课的教学目标。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作文库为大家带来的9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优秀5篇) 2024-08-31

大班数学教案(优秀11篇) 2024-08-22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优秀10篇) 2024-06-11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优秀14篇】 2024-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