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大全

《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9篇

时间:2024-05-24 教案大全

《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9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本文是作文库勤劳的小编帮助大家整编的《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9篇,仅供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内容:

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明确千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2.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明确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

难点: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吗?

生:一米三····

师:“米”是什么单位呢?

生:长度单位。

师:谁能把自己学过的长度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出来(米、分米、厘米、毫米)

师:请同学们伸出双手比划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分别有多长?)

师:看题目,说出下列物体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合适?

铅笔的长度是12(厘米)教室的长度是7(米)

硬币的厚度是1.8(毫米)课桌的高是8(分米)

西安到北京的距离大约是1120(千米)

师:为什么西安到北京的距离要用到“千米”这个单位?

生:因为这个距离比较远。

师:对,要测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测量公路、铁路、河流等的长度,我们通常也用千米作单位。

二、授课部分

师:关于“千米”这个新朋友,你们有哪些想了解的?

生:1千米到底有多长?千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千米的世界。

师:生活中你在哪里听到或见到过“千米”?(高速公路上有,马路上的指示牌等);

师:老师课前也搜集了一些图片,请大家来看一下。(1、限速标志牌;2、从这里距某地还有多远?)

师:看图了解我国一些建筑物的长度(1、南京长江大桥全长约7千米;2、我国杭州湾大桥全长36千米,是全世界最长跨海大桥;3、万里长城全长约6700千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师:刚才我们举了这么多有关“千米”的例子,我们了解到“千米”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广泛的被应用着;那一千米到底有多长,千米和米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来观看几段视频。

1、走一百米大约走了150步(估一下走1千米需要多少步?);

2、绕一圈二百米的跑道大约用3分钟(估一下走千米需要多长时间);

3、十位学生侧平举长度是十米(想想几个10米是1千米);

师:这里的1千米也就是1000(停顿)米;“千米”也叫“公里”可以用字母km来表示。

师: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你发现老师的读法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停顿?

师:千米和米之间怎么换算呢?

师:如果跑道200米一圈,那几圈就是1千米呢?

学生完成题目:

4千米=( )米 9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 6000米=( )千米

(学生回答注意念题停顿,得出结论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师:我么学会了换算,感受了校园里面的1千米,现在我们去感受一下校园外面的一千米(从北关小学门口出发到蓝田县图书馆大约是1千米;将军岭隧道全长1千米;)

师:请将我们刚才举的例子在心里走一遍;(学生闭眼感受)

请把你从学校回家的距离和1千米作比较是大于1千米还是不到1千米;(可以用行走1千米大约走1500步或走1千米大约用15分钟比较一下)

为什么超过或不超过1千米请给出理由;

师:我们再来了解一些比校园周围更远一些的距离:

师:这堂课一开始我们就了解到“千米”是测量较常的路程单位,它不仅可以测量铁路、公路还可以测量河流的长度,那我们来看一下有关我国一些著名河流的长度;

出示课件(黑龙江全长1370米;黄河全长5464米;长江长6300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珠江全长216千米)你能比较出这四条河流哪个最长、哪个最短吗?

三、提升与总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还知道千米能用来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等长度,还了解到1千米=1000米,只不过千米用起来更方便。

师:现在来检测大家的学习成果:

一、填空

天安门城楼高约35( ) 南京长江大桥长约7( )

这艘轮船的底长约125( )

二、连线

我们刚才学了步行1千米大约需要15分钟,那请大家看一下,下面这些交通工具和出行方式,每小时能行多少呢?

步行每小时4千米 飞机每小时800千米

自行车每小时15千米 小汽车每小时60千米

三、填一填

( )200米就是1千米

( )100米就是1千米

( )500米就是5千米

( )千米=1000米

6千米=( )米

2000米=( )千米

小结:这些知识你都学会了吗?

1.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测量较远的路程时,一般用“千米”作单位,1千米(公里)=1000米。

2.把高级单位“千米”换算成低级单位“米”,或者把低级单位“米”换算成高级单位“千米”,都是根据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进行的,所以必须牢记1千米=1000米。

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内容

教材P26-P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也叫公里,知道1000米=1千米。

2.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一千米的长度,建立一千米的长度概念。并通过观察、推究等方法明确1000米=1千米,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并且通过教学内容能够喜欢体育,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积极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及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身体验1000米长度,建立1千米的空间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建立联系

1.在之前的学习中,咱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能从小到大背出来吗?并且用手表示每个小单位。

教师板书: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

2.我们一起用手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二、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观看过体育盛事--奥运会吗,在奥运会中有些什么比赛?

学生思考回答。

2.那么跑步比赛中有一些什么项目呢?

学生列举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等。

3.跑步比赛中都是在规定的跑道内完成,你们试跑过这些长度的锻炼吗?在跑步比赛中最长的运动是什么项目?

教师简介马拉松比赛。马拉松为什么用千米作为单位,而千米是比米更大的单位,大多少呢?

4.学生推想:1千米=1000米,通过孩子们已知的知识构架能够清楚地推出此公式。

三、切身体验,感受长度

1.联系实际,提示咱们学校的操场一圈大约是200米,那么如果我们要跑1000米的话需要跑几圈呢?

2.估想:1000米是多少个100米,那么在操场上会跑多久就是1000米了呢?

(学生快速的思考,有的在草稿本上计算,有的自己默默的想)

3.总结出正确的圈数:200+200+200+200+200+200=1000(米)

4.那么平时我们在操场上跑操正好是5圈,也就是1000米的真实长度,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四、分享感受,继续探究

1.全班共同分享感受。

先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教师组织班上交流。

2.那么我们再次来从小到大把咱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整理一遍。

教师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总结:在计量比较远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千米(公里)作为单位。

3.算一算

6000米=()千米

5千米=()米

()米=7千米

9000米=()千米

3500米=()千米+()米

五、看书质疑,巩固练习

1.看一看书,想一想还有什么地方不懂或是有疑问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2.我们一起把今天学过的知识再巩固一下,看看今天我们班上谁最勤劳,回答的问题又多又正确,我们将给予奖励哦!完成练习六有代表性的题目。

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我们都学了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具体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

2、教师说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比较大的是米。你们还见过或听说过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千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千米。

教师出示例3的情境图。(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播放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录像,录像中出现路牌标志)

提出下面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看到上面的情境图,学生一下子会调出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会想到周围的路标。]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解释路标上的“21千米”和“23千米”是什么意思。

教师指出: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2、出示老师收集到的学校附近的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当地某个标志性建筑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义。

3、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师:那么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

同学们都喜欢上体育课,(教师出示学校操场的图片)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注: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这里仅以400米为例说明大体教学思路,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算一算,跑几圈就是1000米?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四

设计理念

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千米的长度观念比较难建立,除了选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源,教师还应该自主开发一些学生身边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对于千米的感受,应将实际感受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结合起来。教学“千米”时,一定让学生们实地走一走,知道从哪里走到哪里(或往返几次)正好走了1千米,使他们初步形成千米的长度观念。学生形成了较清晰的长度单位的观念,对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就容易掌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8页例4、例5,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二中的第1—3题。

学情与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教材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题。接着,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场400米跑道上运动的场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我们都学了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具体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

2、教师说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比较大的是米。你们还见过或听说过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千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千米。

教师出示例3的情境图。(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播放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录像,录像中出现路牌标志)

提出下面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看到上面的情境图,学生一下子会调出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会想到周围的路标。]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解释路标上的“21千米”和“23千米”是什么意思。

教师指出: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2、出示老师收集到的学校附近的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当地某个标志性建筑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义。

3、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师:那么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

同学们都喜欢上体育课,(教师出示学校操场的图片)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注: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这里仅以400米为例说明大体教学思路,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算一算,跑几圈就是1000米?

教师指出:1000米就可以用较大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就是千米。

板书:1千米(公里)=1000米

教师:同学们上学,有步行的,有骑自行车的,有坐公交车的,还有父母开车接送的。人步行每小时可以走5千米,骑自行车每小时可行15千米,坐公交车每小时可以行40千米。你们能估计一下从自己家到学校有多少千米吗?

(2)实际感受1千米。

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并让学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所需时间大约是1分十几秒。(注:这个教学环节也可以放到课前进行)。然后告诉学生10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千米,一般步行12分左右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并让学生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4、完成教科书第8页上的“做一做”。

到校门口,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估)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感受1千米的距离。(注:如果条件不允许,此题可以作为课外作业)

5、教师出示教科书第22页的例5。

3千米=( )米 5000米=( )千米

教师放手让学生先独立填写,然后让学生在组内互相说说是怎样想的。

通过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白: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就是3000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是5个1000米,就是5千米。

6、练一练。

6000米=( )千米 4千米=( )米

( )米=7千米 9000米=( )千米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教师没有平均使用力量,教学时把重点放在千米的认识上,长度单位间的变换由于学生基本上属于“教师不讲就会”的状态,所以教师花费的教学时间相对就少一些。]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1、2题。

第1题,是关于物体运动速度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对常见物体运行速度有一定的认识。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进行反馈。

第2题,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2、练习二第3题。

学生在教科书上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3、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老师家离学校大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来学校?为什么?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2、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四、课外拓展

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 )千米,磁悬浮列车每小时可行驶( )千米,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 )千米。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大约( )千米。(课后可在父母的帮助下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这些资料。)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设计意图:教师在落实了教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后,课末布置了学生课后实践调查活动,把学生带向了研究性学习的行为中,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环境。]

设计意图

千米的认识一课,看起来似乎内容不多,但要真正上好这节课很不容易。,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改造和组织了教学过程。首先,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其次,在选择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围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情境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2~83页例2、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第5~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万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平方千米的含义,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用合适的面积单位填空。

一块橡皮它上面的面积大约是12()。

一张课桌它上面的面积大约是36()。

一块黑板它前面的面积大约是4()。

校园占地面积大约是2()。

小结:在填写单位时,要先想像它的实际面积以什么为单位最合适。

2、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这个面积单位,知道了公顷一般表示较大的面积,那么还有没有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呢?说说看。

(2)出示例2情境图。

欣赏图片并读一读图中的文字。

你从图中了解了什么内容?

今天我们共同认识平方千米这个面积单位。板书课题:认识平方千米。

二、教学新课

1、认识1平方千米的含义。

(1)九寨沟、三峡书库、杭州西湖这些旅游景点有同学去过吗?面积大吗?说说看。

我们在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时,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平方千米也可以用符号“km2”表示。(板书:km2)

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领土总面积有多大吗?(960万平方千米)

我们领土总面积居世界第3位。

(2)猜测1平方千米的含义。

上节课,我们认识的1公顷是多大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请大家猜想一下,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能想象一下1平方千米有多大吗?

指出: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演示1平方千米的大小。

2、尝试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呢?又等于多少公顷呢?在小组里算一算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根据汇报板书: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你是怎么想的?

3、教学试一试。

读题、理解题意。

这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分别是多少呢?单位是什么?

那么求出的面积单位就是什么?

指出:与千米相对应的面积单位就是平方千米。

独立计算面积,并讨论应怎样将平方千米换算成公顷?

平方千米前面的数是小数怎么办呢?(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方法。

4、练一练第1题。

独立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再说说自己准备怎样将平方米换算成平方千米?

2000×1500=3000000(平方米)、3000000平方米=3平方千米

指出:无论怎样换算都要细心,不能数错位数或移动小数点时多移一位或少移一位。

5、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巡视指导。

指名说说是怎样换算的?

350公顷=3.5平方千米、1.39平方千米=139公顷

在小组中说说公顷与平方千米互相换算的方法。

6、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讲。

说说错误的原因。

谁能用一句话说说怎样把平方千米换算成公顷?又怎样把公顷换算成平方千米?

谁能用一句话说说怎样把平方千米换算成平方米?又怎样把平方米换算成平方千米?

互相说说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在小组中估算,布置课后查找资料。

2、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

指名回答,根据回答板书。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

100、100、10000、100

你有什么发现?

3、完成练习十四第7题。

先想象一下这些物体表面或占地面积的实际大小,再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填空。

4、阅读“你知道吗”。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

认识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km2)

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

100、100、10000、100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六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目标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另外,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围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3.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准备:

课件,皮尺,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教师板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

(2)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①一枝铅笔长18( )。

②一枚1分硬币厚约1( )。

③教室里的课桌高8( )。

④教室地面约长8( )。

⑤北京到黄山市的距离是1316( )。

1.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很远,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回顾中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提出测量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1.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1)说一说: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2)想一想: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

2.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1)结合课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

课件出示:我们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圈是200米,沿跑道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

(2)出示标准化跑道的图片,注明跑道一圈是400米。

课件出示:沿跑道走半圈是( )米,走( )的长度正好1千米。

3.实际感受1千米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此环节也可以在课前完成)

(2)让学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所需时间大约是1分15秒。

(3)让学生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4.欣赏生活中的千米

课件出示指路标志、珠穆朗玛峰主峰高度、汽车速度表等图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千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联系生活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具有时效性,使数学充满真实感和亲切感,学生能感受其存在的价值。让学生能更充分地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印象更深刻。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完成教材第28页练习六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设计意图】综合练习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在解决问题中强化对千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五)实践应用,延伸拓展

完成教材第26页“做一做”。

在老师或家长的陪同下完成此题,不要流于形式。

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正确运用千米表示长度,知道1千米=1000米。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掌握千米和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千米与米的换算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教室的长。

(5)测量重庆到北京的路程。

师:如果要测量重庆到北京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

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重庆到北京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边说边板书)

二、探究新知

1.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千米到底有多长?

出示学校操场:这是我们小学的操场,一圈是400米,沿着它跑几圈是1千米?

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半圈是200米,2圈是800米,2圈半是1000米。

2.联系生活,再次建立“千米”观念。

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看看有多远。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千米?(10个)

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1千米=1000米

全班齐读一次。(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

3.实践感知。

我们现在一起去运动场上走去,去感受一下1千米到底有多长。

围绕跑道进行教学,体验1米、50米、100米、1千米的长度。

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的吗?

小组交流讨论。

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互相判断其他同学说的是否合理。

在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看看有多远。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千米。

10个100米就是1千米。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7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八的第1~4题。

第1题,先说一说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再根据题目作出正确的选择。

第2题,先想一想,再连一连。

第3题,游泳池长50米,游2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00米,10个100米才是1千米,所以要游10×2=20个这样的长度。

第4题,要学会利用1千米=1000米进行单位换算或简单的计算。

四、课外作业

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内容:

千米的认识(P7页例3,P8页例4,P8页“做一做”及P9页第1、2题,P10页第4题)

教材分析:

例3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题。接着,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场400米跑道上运动的场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4及“做一做”(进一步用身体的感受体验1千米的长度)。这部分内容是以量一量、走一走、估一估的活动形式呈现的,借助学生的活动经验,增强学生对1千米直线距离的感受。可以通过对距离的感受、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对走路步数的感受、对身体疲劳程度的感受等多种方式来体验1千米的长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学建议:

例3的教学可以从公路路标的实际情境引入,说明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使学生感受认识“千米”的必要性,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使学生明白路标的具体含义。接着,借助学校操场这一学生熟悉的题材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并给出千米和米的关系。(教学时,可以利用当地实际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表象,如A地到B地大约是1千米。)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对距离的感受、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对走路步数的感受、对身体疲劳程度的感受等多种方式来体验1千米的长度。出示例3的情境。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说一说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出:“到叶镇还有21千米”、“到灵山还有23千米”,也有的学生会说出:“小汽车1小时可以行80千米”

等等,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并由此引出千米。

例4这部分内容可以在操场的跑道上,或在学校的其他地方量出100米的直线距离。测量时,应该先确定起点并选定一条直线,然后用卷尺(或其他测量工具)量出100米,在50米及终点处各设立一个明显标志。让学生先看一看50米的直线距离,再看一看100米的直线距离,然后想像一下2个100米有多远,3个100米有多远,……10个100米有多远。或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走100米的活动。要求小组长具体负责,每组要有指定的记录员。活动内容是:①用平时的步幅,走完100米,确定走的步数。用平时的速度,确定走100米需要的时间。学生可以以平时的速度走到100米处,边走边数出自己走的步数。②提醒学生这不是比赛,如果比平时走得快(或慢),走的步幅比平时大(或小)都会影响对1千米有多远的推想。③让学生根据走100米的感受(用的时间和对距离的直接经验)推想出1千米大约有多远。

组织学生完成“做一做”。到校门口,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估)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感受1千米的距离。

练习二的第4题安排了三组情境(见下图),分别提供了3千米、1200千米和30千米3个不同的出行路程,应该先让学生认真看图,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可以有多种答案。比如,去植物园可以步行,也可以坐车去。对应不同的出行方式,需要的时间也是不同的。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正确运用千米表示长度,知道1千米=1000米。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掌握千米和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千米与米的换算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教室的长。

(5)测量重庆到北京的路程。

师:如果要测量重庆到北京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

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重庆到北京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边说边板书)

二、探究新知

1.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千米到底有多长?

出示学校操场:这是我们小学的操场,一圈是400米,沿着它跑几圈是1千米?

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半圈是200米,2圈是800米,2圈半是1000米。

2.联系生活,再次建立“千米”观念。

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看看有多远。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千米?(10个)

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1千米=1000米

全班齐读一次。(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

3.实践感知。

我们现在一起去运动场上走去,去感受一下1千米到底有多长。

围绕跑道进行教学,体验1米、50米、100米、1千米的长度。

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的吗?

小组交流讨论。

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互相判断其他同学说的是否合理。

在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看看有多远。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千米。

10个100米就是1千米。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7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八的第1~4题。

第1题,先说一说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再根据题目作出正确的选择。

第2题,先想一想,再连一连。

第3题,游泳池长50米,游2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00米,10个100米才是1千米,所以要游10×2=20个这样的长度。

第4题,要学会利用1千米=1000米进行单位换算或简单的计算。

四、课外作业

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教学反思

对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然,学生也并非一张白纸,在平时生活中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展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概念。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11篇】 2024-08-31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4篇 2023-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