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9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是编辑Waner为家人们收集的9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按照游览顺序,写一写自己游览过的一个地方。
2、能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丰富的想象,具体生动地进行描写,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几篇文章?(《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颐和园》、《七月的天山》)
2、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按照游览顺序描写景物,描写时抓住景物特点。)
3、我们的祖国有很多美丽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把自己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
二、明确习作要求。
1、写文章首先要审题,只有明确习作要求,才能按要求选材。
2、学生交流:要按游览顺序写;要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写出景物的特点;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转换自然。
3、习作标题:游
三、启发思路。
1、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出示: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世人瞩目的天安门广场,一望无边的大海,闻名遐迩的黄山……)
2、刚才老师展示的这些地方,你去过吗?有什么印象?
3、同学们在假期里还游览过哪些地方呢?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如何才能把你游览过的地方清楚地介绍给大家,使别人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呢?请小组成员讨论交流。
(1)要抓住景物最吸引你的地方来介绍,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记录下来。
(2)要按一定的顺序介绍: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游览的顺序、从整体到部分、由上到下等。
(3)要用上过渡段或者过渡句。
(4)要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出景物的特点(形状、颜色、大小等)。
(5)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习作指导。
1、补充题目。在横线上填上游览的地方名称,可以是小区附近的公园、果园、田野,也可以是各地的风景名胜等。
2、画路线图。可以先画出游览的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3、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转换自然。例如,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4、习作思路示例:
开头:可以总体介绍你所要写的地方。例如,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中间:详细地描述这个地方的风景。
(1)抓住景物的特点,如长廊的长和美。
(2)按照一定的顺序,如空间顺序、时间顺序。
提示:可以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写每个自然段。描写时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结尾:总结自己对景色的感受。例如,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欣赏。
5、学生自由习作,老师巡视指导。
五、评中促改。
1、教师选择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两篇优秀习作,请作者读给大家听一听。
2、同学们,你觉得他的习作好在哪里?(围绕习作要求来谈)
3、结合刚才的点评,我们可以围绕这些习作要求来修改自己的习作。
(1)是否按照顺序来写;
(2)是否写出景物的特点;
(3)是否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4)是否运用过渡句;
(5)感受是否真实。
4、学生自主修改自己的习作。
六、拓展延伸。
写完之后,同桌交流,互相修改习作。
板书设计
游
游览顺序景物特点详略得当
运用修辞巧妙过渡真情实感
教学反思
1、因为前面已经学过四篇描写景物的文章,了解了描写游览过的地方要按照顺序来写,写的时候要详略得当、巧妙过渡,抓住景物特点,所以大部分同学都能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来进行习作。
2、在描写景物时,因为学生缺少对景物的细致观察,所以景物特点没有很好地表现出来。今后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情感目标: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2、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自然之道(板书),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问题?
(问题预想)道指什么?什么是自然之道?
二、初读课文,概括故事。
1、了解主要内容。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什么是自然之道?请同学们自由通读全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和同伴到南太平洋族游,因救一只幼龟,而伤害了许多只幼龟。随机板书:游客、向导)
2、理清线索。
从同学们的话中老师知道,我们和同伴本想救幼龟反而伤害了幼龟。请大家迅速浏览课,看看文中哪几节写了救龟?(3、4节)哪几节又写幼龟受到伤害的?(5至8节)
3、学习词语
读了一遍课文,同学们抓住了主要内容,理清了线索。文中有一些好词语值得我们积累,老师请大家读一读。
踌躇不前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争先恐后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三、学习“救幼龟”
1、“踌躇不前”在文中是形容谁的?同学们找到那个句子,读一读,再联系上文想一想什么是“踌躇不前”?(欲出又止)
2、正在这时,一只嘲鸫用尖嘴啄它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幼龟的生命受到威胁。同学们,此时假如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是呀,怜悯之心人皆有之,谁能忍心见死不救?)
3、自由读第4节,画一画游人和向导的不同表现。(1)游人:紧张(2)向导:极不情愿
多媒体出示:
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朗读体会若无其事)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把“极不情愿”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四、自学“伤害幼龟”
一只可爱的幼龟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接着发生的事却出乎意料。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5至8自然段,这四个段落中一定有一些句子能引发你深刻的感受,请你把这样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做一点批注,写写自己的感受。
1、学生读书,批注。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随机出示重点句子。
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结队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想一想幼龟鱼贯而出的场面是什么样?读读下文,幼龟为什么会鱼贯而出?)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欢乐”与前文哪个词照应?“颓丧”由这两个词你想到什么?)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朗读指导,体会“悲叹”,再说一说向导为什么而悲?)
五、小争辩。
1、学到此,让我们再回头读一读向导最初说的那句话。(多媒体出示)
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①读
②这句放看似普通却意味深长。同学们,联系向导后说的话,你有什么问题?(多媒体出示)
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还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
正方:赞同反方:反对
六、启示。
1、现在让我们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学了这课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2、自然界处处都有规律,我们要发现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出示图片)
3、谁还知道这们的例子?
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启示。顺应自然,遵循规律,才能保护自然,造福人类。
板书设计:
自然之道
游人:紧张焦急——震惊悔恨
向导:极不情愿——悲叹……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教案 篇三
第一单元
1、古诗二首
【教学要求】1、学会“篱、疏、蝶、吴、莲、徐、剥、锄、蓬、赖、媚、檐”十二个生字。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谁来说说,你最快乐的事情? 今天,我们来看看,古时候小朋友在作什么?他们快乐吗?二、新课第一课时宿新市徐公店《宿新市徐公店》宋 杨万里,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儿童追春图。新市,古县名,在今湖南省攸县北。徐公店,即姓徐的人开的店。诗人留宿在新市的徐家客店,用他那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了这样具有诗情画意的一幕。“篱落疏疏一径深”。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幽深。这句的意思是:稀疏的篱笆下,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树头花落未成阴”。未,没有。阴,树阴。这句的意思是:树上的花落了,但是叶子还没有长茂密。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急走,奔跑。这两句的意思是: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黄蝴蝶飞入黄色的菜花之中,再也找不到了。
1.简介作者,请学生根据已知进行介绍。反复读题,理解题意。
2.铺垫性练 (1)照样子填近义词。例:了(停)宿()篱()未()追()寻() (2)交流所填的结果。
3.出示游戏题,自学理解诗的内容。 (1)围绕“诗人杨万里在新市徐公店看到了什么”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2)宣布游戏规则:讨论分两组进行,自愿组合。一组经过讨论后使诗的内容“胖”(扩句)起来;一组讨论后使诗的内容“瘦”(缩句)下去。 (3)开始计时,10分钟后,小组分别汇报讨论结果,同组成员可以补充。 (“瘦”的结果:篱疏径深,花落未阴。儿童追蝶,入花无寻。“胖”的结果:农家菜园边有一道稀稀疏疏的竹篱笆,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很远的地方。路边树上的花朵已经凋谢,但是树叶长得还不茂密。只见小路上奔跑着一个小男孩,咦!他在干什么呢?原来他在追逐黄色的蝴蝶。呀!蝴蝶不见了,原来它飞入了黄色的菜花丛中。) (4)交换各自的学习体会,并将不同的理解摘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4.有感情地朗读《宿新市徐公店》。
5.拓展性练习,运用上述的方法学习新诗。出示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第二课时清平乐村居《清平乐》宋辛弃疾 这首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生活劳作的图景。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茅,茅屋。溪,小溪。这句的意思是:茅屋又小又低,小溪上长着绿油油的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醉,酒醉。吴音,具有南方口音的话语。媚,柔媚。好,问好,闲谈。这句的意思是:酒醉中,有人用柔媚的南方话语相互问好、闲谈。“白发谁家翁媪?”翁,老翁。媪,老婆婆。这是谁家的老翁、老婆婆呢? “大儿锄豆溪东”。这句的意思是:大儿子在小溪的东边锄豆子。“中儿正织鸡笼”。这句的意思是: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无赖,无聊,无所事事。这句的意思是:最可喜的是小儿子感到无聊,趴在小溪岸边剥着莲蓬。1、我们继续来读《清平乐村居》。2这是怎样的村居呢?你能看到怎样的图画呢?自读两遍。 3你看到什么样的图画? 一条小溪两岸上长满了青草。一对老夫妇坐在屋檐上,十分亲热,一边喝酒一边聊天。 解释相媚好。4板书“茅”。 5如果你是一个被贬的官员,你看到一个茅屋,你能觉得()。
6这温馨怎么来的? 7和睦的家庭怎么读出来的。
8他看到老夫妇俩在聊天的那一幕,齐读。 板书:相媚好。
9这里的媚是媚好的意思,谁来组词〉这些都是描写什么的?。翁媪。
10读,就是老头子老太婆?
11老婆子老头子喝酒聊天,絮絮叨叨,为什么在辛弃疾眼里就那么美好呢? 12他肯定很羡慕这对老人,他们是那样的无忧无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齐读,想象辛弃疾略带一点醉意,沿着小溪前行,看到一对……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看到这样的情景,他怎能不感到媚好呢?再读。
13这里的醉仅仅是喝醉了吗?
14是谁在陶醉?
15我们在读的时候,谁在陶醉。自由练读。指读。齐读。
16你觉得这是什么样的村居?
17刚才我们从文中看到了一些看似矛盾的地方,通过我们读书,体味,却发现村居是和谐的。下阕你能不能发现看似有矛盾的地方吗? 自读。指读。
18古诗中,一般都不能重复,但是课文里却有三次用了溪。 板书:溪上、溪东、溪头。
19为什么小儿子无赖,却是最喜欢呢? 作者用了三个溪字是不是重复呢?
20我还有一个不明白,如果你到农村去旅游,你看到有人在锄豆子,有人在织鸡笼,你会感到有诗意吗?
21你觉得他的心情如何?
22我们从平淡琐碎的细节可以看出,是怀着平民的心态的去看,是因为心中有诗意,才能看到诗意,是对农民生活有美好的情感。 指名朗读。感觉的缺了点什么呢? 配什么样的音乐? 开心的,优雅的,有乡村气息的,悠闲自在的。 最美的音乐还是在我们的心中。这节课我们听懂了清平乐,听懂了辛弃疾的声音,这声音从以前多年前传来:茅檐低小—— 齐读。
23这个声音是清平的,作为爱国词人,他发出的更多的是慷慨激昂的声音,这样的声音我们以后再去听。 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茅——醉? 相媚——翁媪? 溪上、溪东、溪头 最喜——无赖?教学后记:这两首诗词除个别语句外,大部分诗句并不难懂,因此完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主读书、交流讨论。
2、天 窗
教学要求 :
1、学习课文,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
2、正确读写本课生字及10个词语,继续学习比喻句,能分清句子中的本体与喻体,并会用“像……似的”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说说自己透过玻璃窗观察景物的所见所想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语句“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 继续学习比喻句,能分清句子中的本体与喻体。 拓展目标: 把生活中透过的各种窗口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同学听。
第一课时
课时要求: 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1、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天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6课《天窗》。 二、 初步阅读。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音。 2、请同学们理解词语“慰藉”、“一瞥”、“神奇”、“威力”。 三、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想一想,每节各讲什么?可以合并成几段? 2、讨论交流(第一段1-3节,天窗的来历;第二段4-7节,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第三段8-9节,天窗是神奇的。) 四、 讲读课文第一段。 1、谁来读一读第1段,其他同学思考一下,城里的房子和乡下的房子有什么不同?(乡下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板窗) 2、乡下人为什么要开天窗?请同学们找一找句子来读一读。 师小结:乡下人为了使关上木板窗的屋子里有光线,所以开了天窗,来,我们齐读课文第一段。 3、漆黑的屋子有了天窗,有了亮光,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要求: 通过学习第二大段,解决“为什么天窗成为孩子们唯一慰藉”,理解比喻句的本体与喻体,体会运用比喻句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课文第一大段,知道了乡下人为了采光而在屋面开了一个小方洞,装块玻璃,成了天窗。这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出示板书: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慰藉”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唯一”、“唯一的慰藉”呢? 3、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呢?这节课,我们围绕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第二段。 二、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1) 找一找“唯一的慰藉”在第二段中出现了几次?(二次)(2) 那么,我们可以把第二段分几层?(分两层) 2、学习第一层4、5小节。 (1)(出示学法1)初读,想一想4、5小节主要讲什么?小结:我们通过初读,知道了夏天阵雨来时,天窗成了孩子们的唯一慰藉。 (2) 再读课文,了蟹在夏天阵雨天时,为什么天窗会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1自由读课文,找找划划文中语句,用“因为……所以……” 句式回答。 ○2理解词语“顶,偏就不,关”这些词语体现孩子心情不愉快。 (3)(出示学法2)精读,了解为什么“天窗成为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4)夏天阵雨来时,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子里了。(出示比喻句) ○1这是句什么句子?(比喻句) ○2读一读。 ○3把什么比作什么?(把屋子比作地洞) ○4这个比喻好不好,为什么?(写出了屋子的静和黑)(5)请同学在这两节中找找,有没有这样的好句子? 出示句子:“透过……闪电一瞥。” (6)(出示学法3)细读,体会课文语言的精妙之处。 请同学们听着音乐,闭着眼睛,想象一下,当时的这风、这雨、 这雪、这雷、这闪电是怎样扫荡这世界的?学生交流。 孩子们的想象要比真实的大十倍百倍,真是无穷无尽啊! 板书:无穷无尽 (7)总结:我们学习了第4、5节,运用了初读、精读、细读“三读”课文的方法,知道夏天下雨时,天窗成为孩子们唯一慰藉的原因,体会了文中比喻句的精妙之处,展开了想象,深刻理解了天窗是孩子们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慰藉。 3、我们现在用这种方法自己来学第二层6、7节。 (1) 初读。课文讲什么? (2)精读。四人讨论:“为什么是唯一慰藉?” (3) 细读比喻句。 (4) 现在孩子们在屋中除看见的事物外,又想到了什么?(5) 有感情地读6、7小节。三、 总结全文: 天窗给漆黑的屋子带来的仅有的光明,通过天窗看见了雨点、闪电、星星、云彩,这些都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另外,我们这堂课还学习运用了初读了解内容、精读解决问题、细读体会语言的“三读”读书方法。
第三课时
课时要求: 进一步理解天窗对孩子来说是神奇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下雨天,孩子们从窗外看到了什么?是怎样想的?二、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你有什么问题吗? 为什么说“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2、我们先来理解(出示句子)“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会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物”这句句子。 (1) 句中的两个“它”指什么?(天窗) (2) 自由读句,完成练习。如果有了 ,你就会永远 。(3) 句中有两处否定,改成肯定形式是怎样的?谁能说一说?(因为有了天窗,你才会联想想到种种事情) 3、“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会知道怎么从……”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学生交流,师小结:因为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多彩,富有变化的,所以想象到的内容要比看到的更真切、更复杂、更确切。也正因为天窗使孩子的想象丰富,比实际看到的更多更好,所以说天窗是神奇的。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练习设计: 把生活中透过的各种窗口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同学听。 “A”:选择一个下雨的天气,透过自己家的玻璃窗看看外面的世界,说说你看到什么,又想到些什么。 “B”:乘汽车或火车时,仔细看看窗外的世界,说说你看到什么,又想到些什么。 “C”:以《窗外》为题,选择你看的景物,展开想象,写写你看到什么,又想到些什么 (备注:“A”为学习困难学生完成,“B”为中等学生完成,“C”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板书设计: 天 窗 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看见 想象 雨脚 闪电 星云 无穷无尽 教学后记:在讲这节课时,我启发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谈感受,写感受。让学生谈出自己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摆弄什么笑玩具?这样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
3、快乐的足球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两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理解诗歌内容,能例举说明这是异常快乐的足球赛。感受诗歌所描述的这场足球大赛的情趣。 3、能背诵、默写自己认为最生动的几节诗句。 4、发挥想象写一段话。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1、足球赛——快乐的足球赛。 2、这场球赛,什么地方是让你感到真正的快乐的? 3、给课文分段。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说说� 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1、作业指导。 2、改写成短文。理解诗歌内容,能例举说明这是异常快乐的足球赛。感受诗歌所描述的这场足球大赛的情趣。 能背诵、默写自己认为最生动的几节诗句。
4、芦叶船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宣布课题,设疑激趣。
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船、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芦叶船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呢?我们来读课文《芦叶船》。(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字形。
2学生互动学习,互相检验自学效果。
提示会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如:喇港竖等)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感情。
1、个人朗读课文,达到准确、流利。
2、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注音或,也可以问同学。
3、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4、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5、想一想: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再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二、熟读课文,整体感悟。
1、把你感兴趣的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感兴趣。
2、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3、你喜欢“我”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有怎样的童年生活?
三、理解句子。
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
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只见这只芦叶船顺 3、把没读懂的地方记下来。
读后进行议论。
找出相关的。语句及段落,并根据自己的题解来叙述。
板书设计
芦叶船 把芦叶船放到家乡的小河、长江里。
我和表哥到长江边去放芦叶船。
我的遐想和对未来的向往
教学后记: 在学习这节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悟出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
5、女孩乌塔
教育目标
1.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也许到过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谁到过什么地方?
2、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建议
⑴可以先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学生自学课文。
3、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有的同学
(3)�
⑴自理能力强。如: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⑵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卖。”
⑶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⑷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⑸有责任感。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⑹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的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四、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1、讨论交流,请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出示幻灯片2)
⑴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⑵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
⑶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
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来谈。
2、小结,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
⑴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⑵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
⑶要像乌塔一样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
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
五、布置实践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2、小调查《从乌塔中外小学生的不同》。查找资料,分析原因,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1.打工挣钱 乌塔 周游欧洲 2.阅读书籍,了解各国 3.懂得自保、自救
教学后记: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与乌塔进行对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单元计划
《我们家的猫》是老舍先生家的,但是,它毕竟还是猫,所以它有着自己的性格和特点。这特点是什么呢?老舍先生写出来了,读者需要读文才知道。这些特点是 “好”还是“坏”,全凭人来判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不是吗?这不就是我们说的那面镜子吗?再说点有趣的事,一般的宠物都有个名字,这只猫该叫什么名字呢?让学生们一起来说一说吧。如果您这当老师的也童心未泯,那就一起来吧! 《小狮子爱尔莎》让狮子这种“庞然大物”一下子可爱起来——因为这里介绍的是小狮子和人在一起。爱动物,好理解,但是这“爱”的方式也有个说道。对小狮子的照顾和体贴是我们平时所常见的爱的方式;,要把小狮子放归自然呢?这也是爱。于是,我们就又有了一面镜子。不是吗?《树上的鞋》这题目就让人奇怪:鞋为什么会跑到树上去呢?这个问题其实就出现在这篇课文的题目旁边。为什么?因为人们就是这样来阅读的——看到题目,想到了问题。小鸟落下来,它需要一个“家”,于是,它找到了那只“鞋”。我爱小鸟,想给它一个温暖的家,于是,那只鞋就不再是“鞋”,而成了——成了什么呢?这也是一面镜子呀?给这只鞋起个温馨的名字吧! 人和人相处需要一个过程,人和动物相处、相知也需要时间来见证。《老人和鸟》中的这位老人,来到森林中的时候,鸟们不了解他。后来,老人爱树、爱鸟的行为让老人可爱起来。人到底可爱不可爱?小鸟不就是一面镜子吗?于是,我们看到了神话中才会有的情节,看到了诗中才有的意境,成百上千的鸟儿用树叶和花瓣,陪伴老人步入天堂……那《自然之道》呢?也是一面镜子。人要爱动物,那没错。但是该怎样去做呢?肉吃多了会腻,糖吃多了会厌,那爱要是太多了呢?绿龟的故事在对我们提醒:人有人的活法,动物有动物的活法,也许最好的爱动物的方式就是互相留一份空间,各自留一分余地,彼此留一份自由。6 我们家的猫
2.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汇报讨论: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可在学生畅谈的基础上归纳出以下两个方面:
(1)老人有爱心,他把小鸟当成朋友。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人动作的句子,和“老人是一尊真正的山神”等语句,初步感受体会老人热爱自然,热爱生命,关心爱护小动物的美好心灵。
(2)小鸟们也爱老人,信赖老人。可以引导学生把鸟儿们开始的表现和后来的表现联系起来,初步感受动物的灵性,老人的善良,自然的美丽,生命的美好。
三、激发想象,品读悟情
1.深入读文悟情。首先在初读时充分朗读、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默读,以课后第二题“爱心记录”为依托,勾画、批注,在静思默想中潜心于文本。
2.反馈交流时,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反复品读、想象画面,真正做到 “咬进文字的深层,嚼出文章的真味。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劫夺”“嗥叫”“急不可耐”“故技重演”“心满意足”“群起而攻之”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马蜂和棕熊的特点。
3、自主勾画课文中描写生动的词句,体会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时划分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材简析
二、解释字词
撩:挑弄,引逗。
节日:这里指熊在夏秋两季可以大饱口福,犹如过节般高兴。
第1段只有一句话,介绍了熊的特点是“爱撩蜂”,吃蜂蜜。在教学时指导学生通过换词法理解“撩”,联系下文理解“节日”。
蜂蛹:蜜蜂雄性幼虫封盖后到羽化出房前这一变态时期的营养体,是含有高蛋白、低脂肪、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理想营养食物。
劫夺:抢劫,掠夺。在学2段时先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这个词语。到教学4、5、6段时,再抓住对大棕熊撕蜂巢、抢蜂蜜时传神的动作描写,进一步理解“劫夺”。
三、了解课文
第2段主要介绍了马蜂的特点:体态大、毒性大、巢房大、蜂蛹大、攻击性大,而且专门偷吃蜂蜜。
教学这一段时,可以结合课后题1,让学生带着“马蜂有哪些特点”这个问题读书,重点让学生抓住第2句话,感受被马蜂刺到的严重后果。抓住“攻击”和“抗击”,体会马蜂与工蜂战斗的激烈。
猖狂:狂妄而放肆。
紧扣第3句中“地上落了一层层的工蜂”,抓住“一层层”,进一步体会马蜂和工蜂之间战斗的激烈,以及马蜂在偷吃蜂蜜过程中的“猖狂”。在读爷爷的话时埋下悬念:熊能收拾如此猖狂的马蜂吗?
这是一个过渡句。
嗥叫:野兽吼叫。
急不可耐:形容非常迫切的样子。
第5段从三个方面写出了熊的特点:在山崖下打转,吃不到蜂蜜时的“心急”,主要通过“急得团团转”“嗥叫”等描写来体现;想出妙招,从山崖往下滚时的“聪明”,主要通过“瞧了又瞧”“稳稳地站定”来体现;撕开蜂巢,吃蜂蜜时的“贪婪”,主要通过“得意”“一下”“撕开”“急不可耐”“大嚼”来体现。
教学时引导学生勾画这些让人印象深刻,最能表现大棕熊特点的词句,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感悟,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大棕熊的特点表现得如此充分?对动作、神态的细致描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6段可以分作两个部分:第一是马蜂大战棕熊,棕熊劫夺成功。第二是棕熊故技重演,从山崖上滚下来,礼貌告辞。
教学第一部分,学生勾画出对马蜂的描写后,可以紧扣“群起而攻之”这一关键词,从“数以万计”体会“群”的势力的强大,从“叮”“咬”“蜇”体会“攻”的气势的逼人,从“把大棕熊叮成了一团大蜂球”体会“群起而攻之”的疯狂。学习大棕熊吃蜂蜜的情景,可以和第2段中的“劫夺”结合理解。一个“任”字,表现出劫夺时的志在必得,无所顾忌,“护住”又表现出熊的聪明,而“大嚼”“足足”“心满意足”等动作、神态充分表现了大棕熊的贪心。教学时让学生紧抓重点词句品读,既要通过朗读体会到战斗的激烈和棕熊的贪婪,更要在读中悟到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第二个情景时,要让学生抓住关键词“故技重演”,联系第5段内容理解,棕熊又用了和刚才一样的方法从山崖上滚了下来。也要提示学生,虽是“故技重演”,可是也有不同,思考:不同在什么地方?引导学生读书,体会到棕熊的收放自如:刚才是“稳稳地站定”,现在是快要冲到小屋前时,它“突然刹住了身体”;刚才是“大声嗥叫”,‘连续转了两三圈”,现在是“似乎很礼貌地向我们大吼一声”,然后“摇摇摆摆地走了”。从熊吃饱以后的表现,又可以体会到它可爱、有趣的特点,于是棕熊的形象就变得丰满了。在朗读时,引导学生把我们的“紧张”和棕熊心满意足后的那种闲情逸致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把握大意
1. 默读课文,想想每段的意思。
2. 交流、点拨。
3. 试着说说全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品词析句
1. 学习第1、2段,初步感知马蜂和棕熊各自的特点。
(1)自读、勾画能表现马蜂、棕熊特点的句子。
(2)交流、引导:重点抓“劫夺”体会熊的贪,抓“三针刺”体会马蜂的毒性大,攻击性强。
2. 学习第3段,着重体会马蜂攻击性强的特点。
(1)默读思考:在马蜂与工蜂的战斗中,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出马蜂的“攻击性强”?
(2)交流。
3. 学习第4、5、6段,勾画描写生动的词句,着重体会马蜂“群起而攻之”的强劲和棕熊“劫夺”过程中的聪明、贪婪、可爱。
(1)勾出描写生动的词句,自读体会。
(2)交流感受,指导朗读,重点围绕“劫夺”,从上山崖时的聪明、吃蜂蜜时的贪婪、下山崖时的可爱三个方面了解熊的特点;围绕“群起而攻之”,体会马蜂攻击性强的特点。
(3)师引读5、6段。
三、总结全文,悟得方法
1. 读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马蜂与熊的特点写得生动、传神?
2. 交流、总结:抓住极具特点的神态、动作进行描写。
四、课外作业,加强练习
1. 布置小练笔。
2. 反馈修改。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能按课后作业中有关鲸的几个方面的提示,给课文分段
2,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理解新词在句子中的意思;能按课后的问题读懂课文
3知道鲸的形体,类属及生活刁性,培养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能按照鲸的形体,类属及生活习性这3方面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理解鲸是哺乳动物,不属于鱼类
三,教学准备:
鲸的挂图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按课后问题的分段提示给课文分段,初步知道鲸的形体,类属及生活习性
3学习第一段,体会鲸的庞大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读题(注意正音),从课题中知道了些什么(体裁,揣测)
出示鲸的挂图通过看图,你知道鲸是一种怎样的动物(生活在海洋里,形体像鱼,很庞大等)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鲸的知识
2自学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通读课文
(2)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尝试自己解决
(3)引逐段默读,划出每个自然段中概括鲸的特点的句子
3检查自学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读一读
(2)请学生挑选易读错的生字词领读
特别注意:"鲸,斤"的区别,哺,寿(翘舌音)
(3)板书"肺",强调右半部分笔顺
(4)讨论难理解的词语(酌情处理,上胯,鳍,须板等词可利用挂图或简笔画帮助理解)
(5)说说鲸有哪些特点交流中相机引导朗读有关段落,明确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注意正音)
4,根据课后习题2,给课文分段
讨论中引导学生明确以下两点:
(1)第二自然段是概括地说鲸是哺乳动物,第3,4自然段介绍鲸的胎生,用肺呼吸的特点,进一步阐述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应归并为一一段
(2)第5,6自然段分别讲鲸在吃,睡两方面的特点,均属鲸的生活习性,应归并为一段
5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思考课后习题1
(1),圈划最能表现这一特点的词句
(2)讨论:课文怎样生动地写出鲸的庞大
①出示课后习题3
(1),比较两个句子意思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后者采用举例,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引发读者想象,更深切地感受到其嘴巴的宽大)
②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到鲸的庞大引导边想象边朗读
(3)小结:课文抓住鲸庞大这一特点,采用了对比,列数据,举例等说明方法,具体生动地写出了鲸的庞大
网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三段,继续按课后的问题读懂课文
2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读读,画画,写写,进一步了解鲸的形体,类属及生活习性,培养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1根据课后习题1(2),(3),自学第二,三段
2围绕课后习题,四人小组范围内交流讨论
3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完成其中一,二项作业
(1)读短文,然后联系课文第二段内容展开想象,补写虾将军的说话内容
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许许多多各色各样的鱼都游到一个指定的海峡,并顺利地通过虾将军把守的赛场大门一条小鲸得到消息,也急忙赶来参加,当他正准备游进赛场大门时,被虾将军挡在门外鲸觉得莫名其妙,便问:"我为什么不能进去"虾将军说:"因为你不属于鱼类,所以不能人内参赛"鲸既委屈又生气,振振有辞地说:"我的名字是’鱼’字旁,人们也常叫我’鲸鱼’,我怎么会不属鱼类呢"虾将军很有耐心地解释说:"()"鲸听后想了想,觉得有理,便乖乖地游走了。
填表,并说它们是怎样吃食的
种类
吃什么
怎么吃(动词)
(3)把鲸呼吸,睡觉的特点,用简笔画形式画下来,配以文字说明
4交流讨论,相机指导朗读
5你对鲸哪一方面的特点最感兴趣,重点读那一自然段
6总结全文
(1)学习课文,你对鲸有什么新的认识还有什么疑问(鼓励学生到课外查找资料释疑)
(2)纵观四篇常识性课文,�
2、能力目标
培养爱读书的习惯。
3、情感目标
学习诗歌,懂得小书橱中蕴含的知识,能使人眼界开阔,生活充实,体会作者对小书橱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小书橱的喜爱之情。感受读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小书橱?说说你从中获取了那些知识。
今天,老师带领你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板书《我有一个小小的书橱》,看看小作者是怎样写他的小书橱的。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自由读书,划出不认识的字,用自己的认字方法认识它。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1、自读诗歌。
2、读完诗歌,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3、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到小作者喜爱读书?
作者为什么说“是书,让我了解了中外灿烂的文化;是书,为我拓宽了走向世界的道路。”?
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指导学生朗读,体会读书的乐趣。
读课文时,面对书中的无穷的宝藏,我们应该怎样做?
四、朗读课文,放飞想想谈感受。
1、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可以结合自己读书的感受来谈。
2、让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五、总结评价,布置作业。
鼓励孩子积累好词好句,摘抄有关读书时的名言警句。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篇七
教学目的
1、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独立识字,学会本课8个生字。
2、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第一人称和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并能运用这种写法仿写一段。
4、通过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美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教学重难点
对“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方法
朗读法 讲解法 练习仿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儿吗?谁来用最美的语言赞美自己所喜欢的花儿呀。
2、板书课题:花之咏
查字典,说说“咏”是什么意思?
结合预习,想一想“花之咏”是什么意思?(花之咏就是花的歌唱)
花到底对我们唱了些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吧!
二、自读自悟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把自己在课文中遇到的难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同学之间互读,检查字句读得是否正确。
4、互相交流读完课文的感受。
三、全班交流
1、谁愿意代替花儿“唱”出自己的心声?(指名读)
2、你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生生互评)
3、说说花儿表达了自己什么心声?(生答)
4、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准备。
四、词句摘抄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互相交流。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文笔清新、想象瑰丽、比喻新奇,作者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写出了花的心声,表达了作者对美对光明的追求。由于课文内容较简单,而且学生已经有了前两课的学习经验,因此教学时我
小学语文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篇八
一、指导思想:
四年级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学生在低年级、中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不管好与坏,到了高年级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所以说,四年级是很关键的一个学年。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本册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现就本册几个主要方面作重点介绍。
1、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在本册8个单元导语中,提示学习内容,点明专题,布置学习任务。在内容上,力求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单元学习;在语言叙述上,体现文学色彩,强调感染力。
(2)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
为了体现单元整合,加强在精读与略读课文中间的联系。本册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安排有“连接语”,这段文字承上启下,内容突出,过渡自然,明确地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学习方法的迁移,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的整体感更强。
(3)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单元整合不仅体现在课文内容上,还体现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学习活动上。本册教材继续加强专题内学习活动的整合,力求设计的各项活动贯通、严密。全面推进语文各项能力的训练。
2、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
3、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作为中年级的最后一册,本册仍然采用第一人称“我”的语言叙述方式,继续强调自主学习意识。同时,为了体现文本交流,精读课文中仍然以泡泡的形式出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质疑问难能力。
4、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神,语文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三、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3、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来表现事物的,并从中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
(二)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培养学生通过理解和想象,把课文的语言文字转化成画的能力。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具体体会每篇课文清晰的思路。
3、按照"预习"和"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了解课文内容,并能提出几个感兴趣和不懂的问题,通过与同学讨论解决。
4、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总结积累说明事物的方法。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九
七色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形成按红、橙、黄、绿、蓝、靛、紫次序连续分布的彩色光谱。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书七色光,我们来看看下文。
教学目标
通过形近字的学习,使学生区别形近字,不写错别字。
让学生积累语言,感受古诗文的美。
使学生增长知识。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通过形近字的学习,使学生区别形近字,不写错别字。
教学难点:让学生积累语言,感受古诗文的`美。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学 流 程
个性化设计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语文七色光一,去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二、探究新知
练
1. 辨析形近字组词(教师出示小黑板)
魄(气魄) 辨(分辨) 染(染红)壮(壮士)
贤(圣贤)撒(撒落)渐(逐渐)魂(灵魂)
辩(辩解)柴(柴草)妆(化妆)撤(撤退)
览(阅览)惭(惭愧)庙(庙门)届(届时)
园(园地)圆(圆圈)
这道题的每组字都是形似易混淆的字,通过组词检测学生对形近字的区分能力。从字的结构上看都是合体字,都是形声字,可以介绍一些形声字的特点,以便提高学生对形近字的辨识能力。
2. 引导学生做第二题,让学生养成用词推敲的好习惯。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日积月累
1. 学生自己搜集带月和日的词,进行汇报,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只是组织者。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让学生体会、感受诗
教 学 流 程
个性化设计
文的意境,然后找到原诗、原词读。让学生积淀古诗词。
知识窗
让学生了解、知道太阳、月亮的别称。能记住的记住,以便今后更好地学习。
窗外事
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去了解太阳能的知识。然后进行交流。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优秀8篇 2024-08-08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12篇】 2024-08-02
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优秀5篇) 2024-03-15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4篇 2023-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