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征文作文(精选15篇)
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征文作文怎么下笔最好?不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征文作文(精选1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征文作文(篇1)
读《决战朝鲜》时我一直问自己:志愿军勇猛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是从哪里来的?这些工农出身的士兵何以能打败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训练有素的美国老兵?在阅读《长征》时,问题有了答案。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可以用飞一般的速度急行军和蹬过温度极低的冰河,类似的情况在长征中红军也经历过,为了躲避蒋介石的进攻和包围,红军己锻炼出了飞快的行军速度,可以说我军的速度是在惨烈的战场上被蒋介石追出来的。同样,红军穿着夏装、草鞋在缺氧、低温的情况下翻越了积雪半米厚的雪山,红军就是这样百炼成钢的。
再看看当时的百姓,缺吃少穿,饥寒交迫,挣扎在死亡线上,如果不参加红军奋起反抗,已经无路可走。参军之后,在与敌人战斗时,他们能够完全将生死置之度外,有一种与凶恶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虽然经过漫长而又艰险的长征,红军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可长征中锻炼出的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精神却成为这支队伍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朝鲜战争,中国以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在世界矗立起一座精神丰碑,而长征练就的军魂为这座丰碑打下了坚不可摧的牢固基础。
《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征文作文(篇2)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是一首雄壮、豪迈、气势磅礴的革命交响曲!长征,把惊涛壮观推出,把日出瑰丽托出,让松柏昂首挺拔,让雄鹰翱翔蓝天!
随着新中国的发展,一座座大楼拔地而起,开发区星罗棋布,作为新一代的少先队员,我们更应该好好发扬长征精神。在学校里,我们要帮助、关心身边的小同学,和同学们和睦相处;在家里,我们要尊敬父母。
想想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这是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应该加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我们只有为远大的理想顽强奋斗,人生的抱负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道路才会焕发光彩。
长征给我们的启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支军队,一个人,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不畏艰辛、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就一定能成功,从而创造辉煌。具体到我们学生,就是要在学习上高要求,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做未来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我们要有历史责任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时刻准备着,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一生。
《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征文作文(篇3)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七律长征》是____对长征的概括,从这儿我读出了红军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他们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今年是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我们歌颂英雄,学习长征精神,那什么是长征精神?无论是红军叔叔们四渡赤水、飞跃大渡河,还是翻雪山、过草地,无不体现出英雄们在面对各种困难、险境时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对于我们小学生,长征精神就是克服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自己:遇到难题,就等着老师或父母讲,从不动脑筋思考;在学习上,碰到一点儿挫折,就心灰意冷、不敢迎难而上。红军长征之路坎坎坷坷,我们青少年的学习之路也并不平坦。长征虽然结束,但长征精神却永存。我们要传承长征精神,努力学习知识,不怕困难,勇于翻越学习中的一座座山,一条条河,为自己的理想持续不断地努力,像长征一样,直达完全的胜利。
学习是一座山,往上走,即使一小步也是新高度。我坚信我能做到!
《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征文作文(篇4)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朗颂着伟大领袖____的这首雄壮、豪迈、气势磅礴的革命交响曲!耳边仿佛响起了轰轰的炮声、震耳欲聋的杀敌声、嘹亮的冲锋号声,眼前仿佛浮现出红军队伍纵横十一个省份、攻占七百多座县城,进行了三百余次战斗,冲出敌人的重重包围,两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穿越荒芜人烟的地区,纵横二万五千里,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黄沙大漠,激浪长河,刻下长征者铿锵的足音;寒风刺骨,雪压冰封,矗立起长征者不怕牺牲,不屈不挠,积极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英勇的雕像。长征精神鼓舞着我们每一个人,“捐躯赴国难,视死念如归”。
长征给我们的启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支军队,一个人,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不畏艰辛,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就一定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具体到我们学生,就是要学习上高要求,生活上艰苦朴素。作为未来的接班人,要树立历史责任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时刻准备着,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让长征精神永远流传下去,让长征精神化作一种不朽的精神,光照千秋、流芳千古!
《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征文作文(篇5)
在看《我的长征》影片时,看到那湘江激战、那飞夺泸定桥、那抢渡乌江、那四渡赤水、那爬雪山、过草地,见到那一个个倒下去的革命先烈,我心中的不仅仅是悲戚,还有那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震撼着我!这种精神无时不刻的在我心中回荡着。我爱长征精神!
主人公王瑞由一名胆小、幼稚的伢子成长为有着坚定意志的共产党员。这其间,“跟着走”是一直激励着他成长的航标,由起初的盲目“跟着走”到最后坚定地跟着党走,跟着胜利走。从中我也明白了红军将士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党魂、军魂的集中反映。
长征精神激励着新的长征。长征就是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他人着想,而在现实生活中的“新长征”也需要长征也需要这样的精神: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走在校园里的时,弯腰捡起纸屑;在家帮助父母干家务;帮助有困难的人……虽然这些事在别人看来很平常,但是这美好的品质与精神谁能说不是革命先辈传承下来的呢?
不单单是学生具有长征精神,而作为炎黄子孙的中国人在灾难来临的时刻依旧保持着艰苦奋斗、永不言弃的精神。就想今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的特大自然灾害——地震。我们国家的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人都汇聚到的一起,用不同的方式来温暖灾区人民的心。
这就是长征精神,这是长征传承于我们子孙后代艰苦奋斗、永不言弃、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我爱那革命先辈,更爱这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征文作文(篇6)
以前我在语文课上也学过一些写长征途中发生的故事文章;如[倔强的小红军]一文讲述的是小红军为节省一些青稞面,最后饿死了。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不仅仅打动我,而且教育了所有的同学,使我们懂得:做人不能只为自己。
这些英雄的故事,还让我看到了红军战士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途中,他们力尽千辛万苦抢渡大渡河,过草地。爬雪山。我们现在冬天穿的都是棉鞋。皮鞋下雪时还觉得冷。而他们呢,都穿着是自己亲手编的草鞋,脚趾都露在外面,那种草鞋随时会坏,由于走得路太多了有时一天会坏一双,没有草鞋时,战士们就光着脚前进……就是这样恶劣的环境才造就了红军战士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长征精神,这也需要我们这些小学生牢记在心,发扬光大的。
现在我们这些小学生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吃得饱穿得暖,家长也尽的努力满足我们的需要,这样的生活是创造的呢?都是革命老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该做些什么,才能把长征精神代代相传呢?我想: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刻苦学习,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建设祖国,报效祖国,虽然现在红军二万里长征结束了。但是老红军的舍己为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宏扬长征精神实践长征精神,立志成材报国。
《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征文作文(篇7)
在漫长的国庆长假里,我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这电视剧,心里深有感触。
在这电视剧里,我在看到红军过大草地时,不由地热泪盈眶,深深地被感动了。
红军马不停蹄地在这片辽阔的打草地上进行,而食物成了一个大难题。粮食吃完了,就只能屠杀马了,就去挖野菜吃,有的还吃皮带,而这样就很不错了,有的.人只能挨饿,人们都在饥饿中度过着。这还不算什么,那路可真糟糕,一不留神就会陷到一个泥坑里去,越挣扎,就越陷进去,如果另一人来帮忙就也会被陷进去,出也出不来,永久在里面。
那草也真“狠”,划得人血迹斑斑,伤痕累累,真令人觉得疼痛不已。在前有敌人,后有追兵的日子里,红军们都过惯了,却坚强地挺了过来,真了不起。
通过看电视剧,我知道了我们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更感到了红军抗战的艰苦。红军他们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解放胜利,消灭了凶恶的敌人。他们那种男子汉的气魄,视死如归和革命大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称颂,是非常可贵的。他们那种军人的气质,勇敢和坚强是不可与我们相比的。前一代人付出了一切来抗战,才换来了现在美好的一切,我想没有他们,能有今天吗?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发奋学习,继续和发言革命传统,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一份力量。
《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征文作文(篇8)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上周星期一观看长征纪录片时我的耳边反复的萦绕着这首由____所写的诗——“七律长征”。在那段红军长征路上:红军穿着草鞋,裹着破布袄,挂着水壶,背着粮食,提着枪杆,为保卫祖国冲锋上阵。登过严峻陡峭的山脉,走过泥泞易陷的泥潭,穿过迷失方向的丛林,趟过湍急刺骨的.河水,一方面为了继续赶路,一方面为了保卫祖国而抗战。不管风在狂,雨在大;不管敌人有多阴险,有多残酷,将生命置之度外,勇往直前。
每天的太阳将他们潮湿的衣服晒干。他们用树皮来充饥,拿沙土当被盖,翻过群山峻岭,一路拼搏,一路顽强,一路抵抗。
然而如今,我们则应该:“重温长征路,共铸民族魂。”学习红军不怕苦,不怕艰难,奋勇向前,摔倒再爬起来的精神。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吃穿不用愁,但还是应该学习他们节俭朴素的好品德,学习他们热爱祖国,为国献身的精神。
让我们也拥有那颗赤子之心,那颗爱国之心,现在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即使没有重大成就,也要为社会尽一下责,努力吧!
《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征文作文(篇9)
长征五号是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也是我国迄今为止研制的最大推力运载火箭,因此之前都被简称为“大火箭”。
如果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比作一个大家族,现在其家庭成员已经有17个了,实现了从常温推进到低温推进、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单星到一箭多星,运载能力覆盖高、中、低各种轨道,能够满足不同载荷的发射要求。
但是,随着火箭发动机技术的日益成熟和人类对宇宙空间的不断探索,世界主要航天强国纷纷推出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比如欧洲的阿里安5、美国的德尔塔4和宇宙神5。而中国现有的长征家族原有的成员在面对未来载人空间站、探月和探火工程等一系列重大航天工程任务,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长征家族迫切需要新引入一位“大块头”成员扛起重担。
哪怕不算前20年的.研制期,仅仅是立项后的砺“箭”,“胖五”就花了10年时间。按说在新一代成员里,“老大哥”“胖五”是最先启动研制的,但是却比长征六号和长征七号这些“兄弟们”更晚“成家立业”,足见其难度之大、风险之高。
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实现升级换代,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是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关键一步。
《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征文作文(篇10)
《开学第一课》的播出,打开了红色回忆的大门。红色是革命的象征,红军战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
9月1日晚,我和爸爸妈妈坐在电视旁观看《开学第一课》。看完后,我震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4个省份、20座大山、30条大河、600次战役,每日平均走50公里以上,平均每走300米就会死一名战士。这得牺牲多少生命,流多少鲜血啊!
在长征的路途中,前有堵截,后有追赶,天上有飞机轰炸,炮火连天中,很多红军战士人都阵亡了。当没吃没喝时,为了生存,他们只好吃野菜、树皮、泥土,甚至自己的皮带,有时候,战士一天的口粮仅仅只是一粒黄豆。过雪山时,很多红军战士从山上滚到山下,在冰冷的雪地里活活冻死。
这么艰苦的生活,红军却凭他们神勇的精神,豪迈的气概征服了。就像侯勇老师朗诵_______所写的《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他们战胜了千万阻力,斩关夺隘,抢险飞渡,翻越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辽阔无垠的草原,这种神勇艰苦的精神,充分地显示了中国工农红军无比的生命力,表现了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无坚不摧的战斗力量。
长征虽然成为了历史,可是长征精神是永远不过时的。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长征精神就会来激励我。
有一次,有一道数学题把我难住了,我感觉它就像一座火焰山,挡住了我的去路;又像一个高大无比的巨人,让我难以战胜;还像是高大的珠穆朗玛峰,让我难以攀登。我思考了半个多小时,还是做不出来。我准备弃笔投降了,这时候,我想起了红军长征时的情景:有些红军战士只要有一点时间就赶紧学习,没有课桌,就用石头当课桌;没有笔墨,就用树枝当笔墨;没有本子,就用沙子当本子。在一次战斗中,一位红军战士看见一本教科书要被炸弹炸坏,连忙扑到了书上,战士牺牲了,书本保存了下来。而我有书有笔有课桌,难道还有放弃的理由吗?没有。我重新打起精神,认真地思考,最后我终于解决了那道难题。长征精神真像是一把芭蕉扇,扇灭了火焰山的火;也像是一位超人,帮我战胜了高大无比的巨人;还像是一架飞机,带我飞过了珠穆朗玛峰。
长征精神不仅仅是在学习上激励我,在生活上也增添了我的力量。有一天早上,我跑步跑到半路时,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想休息一会儿再跑。可在我的眼前浮现出红军渡河的情景: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手握铁链,前赴后继地攀爬……那是何等的'艰难卓越!而我面临的困难是如此的渺小,突然间,我站起身,摆动双手,使劲地蹬跑,一边跑一边想:“今天我要是跑不到家去,我就不是中国人”。终于坚持跑到了家。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革命先辈的心血换来的,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的困难还有很多,我要用先辈给我们传承下来的“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长征精神一直向前,好好学习,用自己的双手像先辈一样,全心全意报效我们的祖国!
《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征文作文(篇11)
今天,我收看了《开学第一课》,感触很深。在《开学第一课》这个特殊的课堂里,我认识了在襁褓中就随军参加长征的贺捷生奶奶;认识了17岁就用出众的智慧虏获47名俘虏的贺炳炎老爷爷;认识了为通信事业做出伟大贡献的百岁老人秦华礼老先生……
听着长征中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我心中满满的都是震撼:红军战士们,为了解放新中国进行了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平均日行300余里,相当于每天在一个400米的跑道上走300多圈。食物紧缺,有时他们每天只能吃一粒黄豆充饥……
当听到“300圈”这个数据时,我不禁脸上一阵发烧。
那是一个周末,爸爸带我去体育场锻炼,运动前我就大放豪言,一定要跑上个五圈来锻炼身体。可是,当我跑到第三圈时脚上就像绑了个大沙包,累得喘不上气来,我干脆耍赖躺倒在地,想以此来博得爸爸的心疼,免跑两圈。爸爸看出了我心中的小九九,赶忙打气道:“既然已经确认了目标,就咬咬牙坚持下去,胜利在望了,来,相信自己,你行的!”在爸爸的半撑半扶下我勉强把剩下的两圈给“走”完了。
爸爸表扬了我,当时的我也为自己的“战绩”感到骄傲,可如今回想起来不禁羞愧难当,虽然我跑完了五圈,但和红军长征时日行300圈相比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当时的`红军战士可都是忍饥挨饿行走在崎岖的山道上,但他们凭着顽强的意志力,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先辈们的这种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这一代人学习吗?
2016年的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在强敌面前,英勇顽强,不屈不挠地拼搏,终于获得了冠军。一时间,女排精神被全国人民津津乐道。我认为女排精神何尝不是长征精神的一种延续,它将伴随着中华儿女不断缔造辉煌。
在这里,我呼吁像我一样生活在和平年代的青少年,让我们学习先辈们坚强不屈、勇敢无畏的精神;让我们接过先辈的旗帜继续前行,让伟大的长征精神永存!
《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征文作文(篇12)
长征,这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中间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行走了约二万五千里。
九十九岁的老红军胡正先讲述了长征途中红军的通信兵的故事。在长征过程中,胡政先穿过枪林弹雨,见过队友生死瞬间,在雪山上忍饥挨饿四十八天。漫天的冰雪没有浇灭他们的热血,“为国家奉献一切”的坚定信念是他们坚持下去的理由,爱国精神让他们将一切置之度外。
第二堂课讲述了“勇往直前”的红军精神。贺炳炎,这位被____称为唯一一个不用敬军礼的将军,在被敌人子弹打碎右臂后,在没有麻药与先进医疗器材的情况下,用普通的木锯操作了两个小时15分钟才截去了伤臂。想想看,若是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恐怕连下决心的勇气都没有,而贺炳炎将军却以难以想象的毅力与勇气忍受了这份疼痛,长达两个小时15分钟的撕心裂肺的疼痛。然而在这时,他担心的.却是自己是否能上战场。
耿莹口中的红军,以超人的意志力克服血肉之躯的极限,在一人一天只有一粒黄豆作为口粮地情况下,走出了草地。百折不挠的精神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航天员王亚平则用她自己的切身经历与讲述的长征火箭,神舟飞船的寓意与故事,让我们懂得了“坚持不懈”的真谛,这是对长征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震撼人心的故事在庄严的升旗仪式中结束,在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飘扬在空中之际,我们知道,我们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接过了先辈的旗帜。那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胜利的旗号,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的心中不禁充满了自豪与骄傲。
我想,长征精神就像一颗红星,在道路上将一直指引我成长。
因为红军有不怕牺牲的精神,不畏困难的勇气。我们因该向红军学习。
《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征文作文(篇13)
《长征的故事》记叙了红一方面军的长征史实,再现了70年前红军战士们经历的悲壮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它不仅讲清了长征的发展脉络,而且讲述了许多动人的情节。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一项世界革命史上史无前例的壮举——二万五千里长征。当时物质奇缺,缺衣少食,群匪穷追不舍,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红军选择了战略性的大转移,成功地保存了有生力量,这一奇迹历来为后人赞颂。
长征中,红军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千重困难,万重险阻。是什么支撑这些可爱的红军战士屡次战胜困难,坚定不移地向前走去的呢?是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他们舍我其谁,抛开生死的乐观态度。没有这样的精神和这样的态度,想取得长征的胜利等同异想天开。这种精神,这种态度也正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
翻开这本书,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战事,一曲曲与险恶斗争的悲歌,为我们描绘出长征战士的伟大精神和革命友谊,其中的一个片段让我印象最深,它也曾经出现在我们的小学课本中,那就是《晶莹的丰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块。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争,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过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着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声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看过此书后,我们能够汲取这种精神,发扬这种品质,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明天。我们相信70年前长征擎起的熊熊的革命火炬,没有随长征的结束而熄灭,希望它一直在中国人们心中炽烈地燃烧着,随着历史的发展将会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
《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征文作文(篇14)
说起长征,人们往往会想起____的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体现了红军精神,一种“坚持”的顽强意志!
《长征》一书中,红军经历了许多磨难:有惊险的巧渡金沙江,血腥的湘江战役,神一般的飞夺沪定桥……正是历经了这些磨难,中国共产党最后才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新中国。
在这些著名的战役中,令我最难忘的是飞夺沪定桥一战,其中写了红军为执行命令一天跑二百四十里,尽管身心疲惫仍与敌军展开机智斗争,最后取得了胜利,创下了史无前例的行军速度,这样的精神多么值得学习啊!
虽然,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不一定要上战场,但是在生活中也需要这种顽强向上、永不放弃的'红军精神。我们就遇到类似的经历,就拿四年级篮球赛来说,我班的女生篮球就是一个典型。在半决赛中,双方争夺激烈,我班女篮一直处于弱势,但她们没有放弃,在最后两分钟时,已经追得只落后一分了,疲惫不堪的她们依然努力坚持、奋勇直追,在距离结束53秒时投进关键一球,将比分扳回6:5。这样的她们并没有松懈,凭着巧妙的配合,神一般的再进了一球,将比分差距扩大到8:5,耶!随着哨声响起,比赛结束,我们反败为胜了!成功晋级决赛,靠的就是这样一股拼劲,一种“坚持”的精神!
红军精神在生活中的例子还有很多。同学们,让我们做一个不轻言放弃、拼搏努力的00后,为我们的未来坚持、战斗吧!
《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征文作文(篇15)
这学期刚开学,我们就学习了____的《七律·长征》这首诗,学习过后使我深受感动。
这首诗共八句,讲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走遍千山万水,不惧千难万险。诗中为我们展示了“跨越南五岭”、“疾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这五幅“征难图”。通过这五幅图高度概括了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在老师的讲解过程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喜踏岷山雪”这幅图,使我仿佛见到了这样的画面:那是在1935年,中央红军渡过大渡河北进,遇到了第一座大雪山———岷山。这座山海拔4500多米,山上终年积雪。日落之后到日出之前的时段,到处阴风怒号,漫天飞雪,寒冷异常。山高陡峭,连鸟儿都飞不过去。行军数月,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甚至有的人在冰上摔倒了,站不起来,就永远的倒在了雪上之上。无畏的红军却偏偏要与命运抗争。最终,中央红军翻过了雪山,在北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和我们现在的生活相比,红军当年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们到了冬天回家有暖气,出门有羽绒服和棉鞋,可红军翻越雪山时穿的是单薄的'衣衫和草鞋。我们现在可以大鱼大肉,有的同学还挑三拣四,可红军翻越雪山时不仅要忍受饥饿和稀薄的空气,还要顶着刺骨的寒风。我们现在自私自利,不懂分享,可红军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不畏艰辛,勇敢地牺牲自我。
通过学习《七律·长征》这首诗,使我明白,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都是由红军当年的辛苦付出以及英勇牺牲换来的,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学习当年的红军精神!
【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征文作文】相关文章: